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2005年之后谁是全球纺织掌门人?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信息来源:全球纺织网

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配额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纺织服装市场将以何种格局出现是发展中国家密切关注和积极思考的问题,有一项研究称,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将在2010年完全主导全球纺织市场。
虽然 WTO 对一些重要领域的谈判将起关键作用,而且根据多哈协定精神纺织服装配额将于年底结束,但根据发达国家进口商们在前段时间表现出来的态度,真正意义上的纺织品自由贸易并非令人乐观。
前段时间发达国家明显倾向于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反对配额逐步取消计划(根据纺织服装协定,他们承诺在第一阶段从1995年-1998年取消16%的配额,在第二阶段从1998年-2001年取消17%的配额,在第三阶段从2002年-2005年取消18%的配额),他们频繁的求助于反倾销和相关调查,只能损害和减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最近在此问题上有了积极的进展,欧盟委员会3月15日写给WTO纺织监督机构主席Andras Szepesi 先生一封信说,根据纺织服装协定(ATC)第二条,欧盟将从2005年1月1日开始加入1994年关贸总协定鼓励的纺织品和服装自由贸易。
据此,欧盟将取消ATC协定中其他的纺织服装贸易障碍。加拿大于2月9日,美国于2月6日也分别给 Szepesi先生写过类似的信,说他们准备结束配额制度。
但与纺织服装进口自由化论调相反的是欧盟已经宣布其新成员(捷克、爱沙尼亚、塞浦路斯、立陶宛、拉脱维亚、匈牙利、马耳他、波兰、斯洛维尼亚和斯洛伐克)将接受欧盟的配额管理,在无配额时代到来之前的8个月里不得自由进口发展中国家的商品。
人们不得不怀疑,发达国家是否准备向他们一向珍爱的配额制度说 Good-bye。 从5月1日开始,欧盟15国现存的配额将扩大到欧盟25国。巴基斯坦将是此次欧盟东扩的受益者。
同时,印度投资咨询公司SSKI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将有可能主导全球家用纺织品市场,到2010年全球家用纺织品市场将扩大到230亿美元。
正如市场预期,贸易壁垒和配额限制的取消将为亚洲国家创造一个珍贵的出口契机,也是家用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一个重要契机,当前(2002年)家用纺织品市场贸易额为90亿美元,预期每年增长率为10%。
美国和欧盟是家用纺织品的最大市场,占全球家用纺织品进口总量的70%。研究显示,美国和欧盟的制造商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由于占据成本优势,亚洲国家将在该领域逐渐称雄。
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将依据成本竞争优势步步为营,扩大市场份额;意大利、土耳其和美国则可能步步后撤。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还将主导非配额国家市场。这三个国家在配额国家进口市场的份额为44%,但在非配额国家市场份额中所占比例却高达82%。
同时,海外媒体称,印度准备在未来几年中不仅成为IT业外包中心,还要成为纺织服装的主要外包中心。印度纺织服装产业正在通过投资和设备更新蓄积能量,迎接全球需求高潮的到来。
印度正在通过世界级的工厂生产纤维纱线,大量投资,不断革新,开发新产品和策略性营销计划将国家建成一个新兴的重要纺织服装贸易加工外包中心(BPO)。
印度合成&人造纺织品出口促进委员会主席Rakesh Mehra说,印度出口100多种服装产品以及本国特有的纱线和织物。许多世界顶级品牌,类似 Banana Republic, Tommy Hilfiger, Gap, Liz Claibome, Polo 等都在印度外包生产。鉴于全球知名品牌的增加,印度将成为后配额时代全球外包目的地。
由McKinsey所作的另一项研究称,后配额时代,中国将占有纺织服装市场的最大份额,印度将成为欧盟和美国市场的第二大供应国。由于2005年之后的市场份额将依赖于美欧所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因此中国在全球市场份额的增长将受到美欧措施的限制。
研究报告称,如果没有特保措施对中国加以限制的话,中国服装出口将在2008年达到1240亿美元(占据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增幅16.6%。
据SSKI报告,美国家用纺织品贸易额为150亿美元,全球家用纺织品市场贸易额为700亿美元,每年增长幅度5%。欧盟家用纺织品市场贸易额估计也在150亿美元,一半是在德国和意大利生产的。
欧盟进口增长预计在9-10%。在非配额国家中,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最大的家用纺织品消费市场。
去年,18个发展中国家(也是国际纺织品服装协会成员)向规则谈判小组提交一纸文书,题目是“ 纺织服装领域的反倾销行动:发展中成员国的经历和担心”,文中说发达国家的反倾销行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纺织服装出口。
这些国家是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香港特区、印度、印度尼西亚、澳门、马尔代夫、巴基斯坦、中华人民共和国、泰国以及越南。
文件对两个发达国家成员(欧盟和美国)反倾销行动进行详实分析后得出主要结论,规则谈判小组在2003年2月6-7日举行的会议上对主要结论给予肯定。
也许是因为配额制经历了悠久的年代,纺织服装贸易一直在断断续续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下表现的非常脆弱。因此,除了配额限制之外,这个领域还存在大量的反倾销行动,尤其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对过去几年的反倾销行动调查显示,在1994-2001年有一个发达国家成员(文件没有指名,但暗指欧盟)发起53次倾销调查,在所有领域中排名第三。
这个成员国在钢铁和化工等其他领域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更多。值得注意的是,在53起调查中,有46起或87%与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有关。
有趣的是,这些调查大多是由被激怒的牢骚满腹的工业协会首先提出,随后才是一系列的抱怨,目标所指占进口总量最大份额(60%)的产品。
在几次行动中,对同类商品采取的是长时间的背对背调查。对棉织物的调查时间长达5年。从1994年4月开始对床上用品的调查采取的是同样的形式。
这些调查严重破坏了出口国家的出口,导致他们在进口市场的份额大幅下跌:有一种商品在发起调查之前的市场份额为59%,调查后市场份额降至38%;另一种商品的市场份额在调查前的比例为52%,调查后降至45%。
文件称,事实上所有的调查或措施都证明是不公正的,因为这些调查要么由调查当局放弃,要么由争论专家小组和受理上诉机制发现进口国在做出倾销决定时所采取的非常方法违背WTO义务。
这些案例显示,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公司一般属于中小型公司。他们占出口比例很小,因此,我们的问题是,这样的小公司是否具备倾销能力。很难想象这些小公司能够把握经济趋势,操纵价格。
虽然纺织品和服装的反倾销行动在其他主要进口国(这里文件没有指名,但暗示美国)较少,但该国所采取的措施却长达11年-19年,也就是说当时还没有来自出口国家的进口产品。
由于发达国家取消了大多配额限制,而且到2004年底全部取消配额,因此文件表示担心,届时的价格必定承受下跌压力。
价格暴跌可能导致发达国家国内工业大喊倾销并启动政治压力来取代贸易保护主义从而获得更大的追索权,尤其是反倾销, 导致矛盾恶化,延缓纺织服装贸易自由化进程。我们也许注意到工业倾向于利用倾销来平衡任何降价。
这种局面让人回忆起,多哈部长们在肯定文件中提出的主要问题时做出决定,在纺织服装协定即将回归WTO的两年时间里,“成员国在对发展中国家根据纺织服装协定出口的纺织品和服装数量限制发起反倾销调查时需做出慎重考虑”。他们同时还“宣誓反对使用贸易保护主义”。


1  
阅读数量(3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