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中纺机集团确定2002年工作目标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中国纺机集团公司在2001年实现了全年总目标后,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好转,销售收入、利润同比增长11.3%和6.94%,为造就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纺机集团,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为确保2002年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的完成,中纺机集团将调整集团组织机构,夯实管理基础,使集团在新的竞争格局和经济大环境下发挥优势。
  中纺机集团为启动集团管理工作,再次确定了集团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对所有经营业务进行重新整合,并积极探索对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造。
  为初步建立集团战略管理体系,制定集团今后5~10年的发展战略,科学地对集团、产业板块和生产企业进行定位,集团为长远发展规划蓝图:“集团—板块—企业”的功能定位及相应的组织结构;集团及下属企业的股权结构改革及投资链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框架方案;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培育,把中纺机集团公司塑造成为执行集团管理决策中心和资本运营中心的战略职能的金融控股公司。
  围绕集团本部战略职能的定位,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竞争的需要,按照以纺机产业为主,实行有限相关多元化原则,对集团所有经营业务进行重新整合,最终集团公司将形成下辖产业板块、科研开发、投资经营、财务公司等为主的管理决策中心和资本运营中心的金融控股公司,强化资本运作能力,为此调整管理模式和集团本部组织机构。其措施是按照扁平化、信息化、小机构大职能的原则,精简机构,精干主体,减少管理层次,建立和形成精干、效能、快速反应、纵横协调、权责明确、管理到位的组织结构体系。
  棉纺板块是中纺机集团主营业务,通过市场机制将集团内所有棉纺织机械等相关资产整合,并鼓励经纬股份采用资本运作方法在行业内进行纵向产业整合。通过资产整合,形成“大纺大织”成套产品概念,提高棉纺织机械的配套能力,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链。 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和投入,引进国际一流人才与用户共同研发,实施项目责任制,确保针织机械、无梭织机、气流纺等国内市场进口量较大的棉纺织设备尽快投放市场,实现“进口替代”,并争取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己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效益为先,兼顾公平,将非主营业务的化纤产品相关资产置换到化纤板块;并积极整合管理流程;以减少关联交易为目标,整合下属企业的母体资产,以达到简明、高效的管理模式。
  以重组为重点,加快集团企业的改造。通过郑纺机的重组上市,不仅要实现郑纺机股权结构的调整,管理模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积极探索郑纺机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快速发展道路,以及借此契机,加快集团业务整合为核心的企业化改造工作。为尽快进行产业资源整合,利用上海宏大印染的地缘优势,强化市场信息和人才引进的作用,同黄石纺机厂、常州印染中心的研发和市场资源优势进行整合,采取集中营销,统一开发的方式,形成轻型结构、高效完整的运作整体,并加快重点印染产品和部件开发、生产和市场拓展,提高装备加工水平,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开发市场上进口量最大的产品,确立印染机械领先地位。
  根据集团有限相关多元化战略,对集团直属经营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优化经营业务,集中力量和各种优势,重点开展投资管理、房地产开发、海外工程和国际贸易等业务,目标是用3~5年时间实现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净利润在3000万元以上。
  配合集团三大板块业务整合战略,将所有剥离后母体非纺机的经营性资产全部划入宏大投资公司,成立宏大投资集团。宏大投资公司对其按照市场化方法进行开发、拍卖、投资、管理和经营。鼓励投资公司经营体制改革及使用各种金融工具,扩大资本,改善资产状况,通过杠杆收购,积极探索进入新型产业和风险投资。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扩大业务范围,在积极支持集团所属企业的资金融通、拆借、担保和经营工作同时,实现较好的投资效益。
  为完善和强化由宏大研究院、产业板块技术中心和生产企业技术中心组成的三个层次科研开发与管理体系,建立激励创新机制,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各个科研开发和管理体系层面上,根据确定的重点开发研制项目,确定技术开发带头人,推动科技开发工作,按照总体科研人员数量的比例,选拔培养技术开发带头人;同时加强科技投入,总计投入要达到集团销售收入的3%。完成集团北京研发基地一期、无锡棉纺试验基地、无纺布试验基地的建设工作。
  对进口设备和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并创新开发一批新产品,新产品占整个销售收入的比例,同比提高3%~5%。产品开发依照个性化、差别化、低成本发展策略,提高机电一体化水平,由品种单一向品种多元化发展,产品水平由中低档向高档发展。宏大研究院要全面启动“六项技术、十个产品”的立项及研发工作,注重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的申请和保护,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另外要加大非织造布设备和技术的研发深度和广度,不但在纺粘技术上要有创新,在融喷复合、针刺、水刺等技术及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方面也要有突破。全力推进“三个项目”的建设,为“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

1  
阅读数量(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