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国际棉花补贴问题系列

来源:2528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棉花补贴使国际贸易体制陷入灾难

  世界贸易组织(OMC)被公认为能确保国际贸易良性运行的组织,因此,中、西非各产棉国选择了通过在OMC内成员间的谈判,以求达到解决其所遇到的问题。他们普遍认为:只有修改农产品贸易中的规则,才能找到解决世界棉价下跌和棉花产量过剩的最终办法,多边的贸易体制应充分考虑到不发达成员国的需求,以使国际贸易体制尤其是OMC更加可信。
  在棉花生产领域,非洲各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他们要求OMC应采取其基本原则加以保护,并希望美国及欧盟各国能进行经济改革,尽管这种改革对其棉农来说是艰难和痛苦的,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贫穷的非洲国家尤其是深受苦难的非洲棉农们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
  马里总统说“我们的要求很简单:自由贸易规则不仅应该适用于对富裕国家有益的产品,也应该适应于那些贫穷国家的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品”。

棉花不再是白金—当富国把穷国抛入灾难时

棉花贸易是国际贸易不平等关系的典型例子。在西方发达国家中,那些享受国家补贴的少数棉农威胁着中、西非各国上千万贫穷棉农的唯一饭碗,还有几千万的非洲人受到间接的影响。面对欧、美国家的补贴,非洲棉花尽管质好价廉,但仍然失去了竞争力、也不再有利润可言。
  棉花是非洲国家赖以生计的重要产品,对非洲的贝宁、布基纳法索、马里和乍得四国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棉花生产平均占各国GDP的6.5%,占其农产品出口收入的66%,占其出口总收入的33%。在1999-2000年和2001-2002年间,中、西非产棉国的棉花出口收入下跌了31%,而其产量却提高了14%。据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因直接或间接地受棉花补贴的影响,中、西非产棉国棉花出口收入的损失每年几乎达到10亿美元。
  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棉花收入只占其国民收入的极少部分,而对非洲极为不发达的国家来说,棉花在其减贫计划中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非洲棉农沿袭传统的轮耕(粮食作物与棉花轮作)方式进行棉花生产,而发达国家采用机械化生产,造成棉花质量欠佳、从业人员甚少,并对环境造成危害。
  “我们应该着中强调:拒绝容忍继续看到那些以棉花收入作为赖以生存的成千上万的棉农饱受‘棉花补贴’之苦”,西非经货联盟委员会主席如是说。

 棉花补贴威胁着非洲棉民
近几年来,中、西非产棉国相继进行了重大的经济改革,他们调整了产业机构,放开了棉花的经营权。遗憾的是,这些改革的努力因西方工业国家的补贴而付诸东流。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CCIC)数据显示,在2001/2002年度,补贴达到58亿美元,主要表现在两个地区:一是美国,达33亿美元,二是欧盟,达10亿美元。有尽1万的西班牙棉农、2.5万美国棉农以及9万的希腊棉农受益。
  西方发达国家的补贴严重削弱了非洲各国棉花的竞争优势,例如,美国棉农2001年得到的补贴总额比2百万人口依赖棉花生产为生的布基纳法索全年的GDP总值还要高。在同一年,马里获得了3700万美元的国际援助,但其棉花的出口收入却下跌了4300万美元。
  近十年棉价的下跌与补贴存在着密切关系,在2000/2001年度,棉价达到了三十年来的最低。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取消棉花的补贴,那麽,非洲的棉花生产是有利润的,并且能成为非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
  “只要世界棉花市场稍微不被西方国家棉花补贴扭曲,非洲的棉农就有能力面对竞争”,布基纳法索总统说。

  非洲国家不是在索要礼物

  棉花是非洲为数不多的能使中、西非国家在国际商贸体制内获益的产品之一,在棉花领域,这些国家并没有寻求赠款、信贷或减债,他们只是要求各发达国家尊重世界贸易组织(OMC)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尊重平等交换、合理竞争的原则。OMC不能否认世界棉花市场的扭曲现象,尤其是在“多哈发展计划”的时代,我们不能忘记对不发达成员国的承诺。
  2001年11月的多哈,谈判各方达成共识:工业发达国家从OMC最新一轮(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果中所获利益较贫穷国家多,因此,它们承诺重视贸易发展中的影响,改正世界农产品市场中的扭曲现象及限制,并采取措施积极加以预防。中、西非各国希望多哈承诺能具体化,并能尽快在棉花领域得以体现。
  贝宁驻日内瓦大使说:“与从自由市场贸易中获益相比,补偿当然仅是权宜之计。”。

  世界贸易组织亟待采取的措施

  非洲棉花产业的生存面临严峻考验,非洲各国亟待有关国际组织切实采取措施解决棉花的补贴问题,这就是为什麽他们要求世界贸易组织(OMC)迅速采取如下两项措施的原因:
  --建立快速减少棉花补贴的时间表,并明确完全取消的时间。非洲各国认为:只有彻底全部地消除棉花补贴,对那些具有竞争力的非洲产棉国来说才能算是一个持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出台金融赔偿金政策,对因补贴所造成的非洲产棉国的损失进行补偿。在等待彻底取消棉花补贴的同时,这种过渡性的补偿对身处灾难境地的非洲各国尤其是其成千上万的棉农来说也是极为必要的。
  作为中、西非产棉国,贝宁、布基纳法索、马里和乍得向OMC正式递交了请有关各方于2003年4月底以前启动棉花谈判的建议,建议中附加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还特别提出了应向产棉国棉农协会直接进行补偿的建议。


  关于棉花的几个重要数字

  --美国和欧洲年均向其棉农提供的补贴达40亿美元
  --在1997-2002年间,世界棉价下跌了50%
  --1000万的非洲棉农面临着12.5万享受补贴的棉农的威胁
  --中、西非的棉花出口占其农产品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二
  --由于棉花补贴,非洲各国遭受的损失每年达10亿美元

  2001-2002年美国补贴对非洲各产棉国所造成的损失一览(单位:百万美元)
国家有补贴时出口收入无补贴时潜在出口收入损失额
贝宁   124     157        33
布基纳法索  105     133       28
喀麦隆   81     102        21
中非   9     12        3
乍得   63     79       16
科特迪瓦   121     153        32
马里   161     204        43
多哥   61     77       16
  资料来源: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CCIC)



1  
阅读数量(20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