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2004新疆棉纺业将上演“生死时速”

来源:2453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18000元/吨的棉价,让南疆某棉纱厂的厂长吃惊不已。这家无棉可纺的棉纱厂面对居高不下的棉价,唯一的选择就是关门歇业。
2月11日,新疆金纺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某负责人对《新世纪商报》记者说:“金纺目前库存的棉花仅能维持1个月左右。”
“我们厂库存的棉花估计能维持2个月左右,目前,棉花市场价格较高,这与部分棉农、棉花中间商囤积居奇的心态有关,不过,4月份棉价走高局面已定。”石河子八一棉纺厂李宏生部长坦言。
“成也棉花,败也棉花”,似乎成了新疆棉纺行业的宿命。
2003棉纺业经历生死劫
2003年,中国的棉纺织业豪迈越过,而位居大西北的新疆棉纺织业却在经历着生死的考验。
据新疆自治区纺织工业行业管理处处长尹晓勤介绍,2003年,全国棉纺织行业保持增长态势,1~11月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480亿元,同比增长26.93%,利润总额为58.93亿元,同比增长26.99%,棉纺织品及棉制服装出口创汇243.7亿美元,同比增长24%。
而与此相比,2003年,新疆纺织全行业生产下降,效益大幅下滑,亏损增加,仅上半年亏损额达2.1亿元。
2003年,占全国棉花产量1/3的新疆,在新棉还没有上市前,新疆129级棉的价格已涨到每吨18500元/吨左右,甚至还喊出19000元/吨的价格。在棉纺行业,棉花价格占到了企业生产成本的70%,失去原料优势,棉纺行业便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棉价上涨是造成我区纺织工业生产形势严峻的主要因素之一。据尹晓勤介绍,2003年新纺集团的两个棉纺厂,从5月开始便已停产;8月,我区地方棉纺企业停产、限产日趋严重;8月下旬开始,区内的棉纺能力停了30%左右;到9月上旬,关、停车达到35%;从国庆节后一直到11月上旬左右,区内棉纺能力的65%全部关、停,只剩下35%还在维持生产。
本年度新疆棉花总产量预计超过160万吨,而区内所需纺棉能力近40万吨左右,相比之下,新疆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事与愿违,当内地一些购棉企业携带现款纷至沓来之时,新疆众多棉纺企业却因资金不足而陷入停产或倒闭的边缘。
资金实力是潜藏在新疆棉纺企业中最直接的杀手锏。
2月11日,新疆溢达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经理王少明告诉《新世纪商报》记者:“因为我们有充分的资金储备加之对棉花市场进行了准确预测和分析,所以我们去年的棉花储备很充裕。”
业内相关人士分析,很多棉纺企业应对棉花市场的预警机制不强,缺乏对国际棉花市场的宏观分析。众多棉纺企业都在期盼政府做出相关指导政策,稳定和调整棉价。
据了解,2003年,虽然国际纺织业迅速发展,我国纺织业也有较快增长,而我国棉花部分产区却受到天气的影响,棉花减产。其中河南棉花比上年减产50%左右。因此,很多棉纺企业在8月新棉上市时,棉价依然走强的形势下,只能限产或停产。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专家指出,针对2004年棉花种植存在的风险,应该采取以下对策防御风险:促进原棉销售,减少惜售和囤积,实际上惜售和囤积同样存有风险,积极促销也是防范风险的措施;积极防范“谷贱伤农”和“买棉难”问题;加强棉花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开发和服务。
其次,新疆棉纺工业产业链太短,缺乏下游产业链的延伸。
石河子八一棉纺厂李宏生部长坦言;我们厂目前主要以生产棉纱为主。2003年产量在1.4万吨左右,高技术含量的气流纺产量较低。
而与此不同,新疆溢达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建厂之初便目的明确,广东、佛山的织布厂和服装厂为新疆溢达纺织产品提供了良好的销售市场。
“我们现在的生产能力是13万锭,其中,吐鲁番5万锭,乌市8万锭。每年需长绒棉1万吨左右,而所生产的产品,内地的织布厂和服装厂消化了90%的棉纱。”新疆溢达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经理王少明轻松地说。
稳定的销售渠道,成就了新疆溢达股份有限公司的赢利,也暴露出新疆本土棉纺企业的销售隐忧。
毋庸讳言,新疆国有棉纺企业既体现了计划经济的辉煌,也集中了计划体制的所有弊端。
2003年,新疆棉纺业过得并不平静,甚至颇多坎坷,而在这场生死斗争中,也有最后的赢家。
棉价暴涨搅局棉纺业
去年,一场棉价风暴,席卷了新疆大部分棉纺企业,并将其逼上了绝境。
然而,就是在这场棉价风暴里,新疆溢达纺织股份公司不仅没有亏损,反而达到了几百万美金的盈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市场决定企业发展的命运。
“即使棉价持续走高,也不会对我们有太大影响,我们储备的棉可以用到今年新棉上市。”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高级经理王少明如是说。
新疆溢达纺织股份公司之所以能安然度过危机,并转危为安,是因为他们早就把准了市场的命脉,预测到市场的发展趋势。早在2002年,新疆溢达纺织股份公司就成立了阿克苏溢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聚集了一批专家,做棉花市场的调研工作。正是这份调研报告,让新疆溢达纺织股份公司早早看到了2003年棉价上涨的态势。在2003年年底,就做好了棉花储备工作,使生产可以维持到新棉上市。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2003年3月底,棉价开始猛涨,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就在大部分企业急得寝食难安时,新疆溢达纺织股份公司却稳坐钓鱼台,并实现了盈利。
据新疆自治区纺织工业行业管理处处长尹晓勤分析,目前新疆棉纺行业由于缺乏下游产业链,基本上靠售纱过日子。在棉纺行业的产业链中,上游(棉花)和下游(织、染、服装)是最赚钱的,而纺纱投资大,利润率较低,就好比是一个哑铃,上游(棉花)和下游(织、染、服装)是两头,纺织是中间的细杠。因此,要说竞争,关键是产业链的源头和直接面对
其次,内地的棉纺企业各方面的市场化运作程度比较高,而新疆在这方面还处于较低阶段。现在是市场决定一切的时代,要积极参与、应对市场竞争,否则最终将导致新疆企业陷入窘境。
棉纺业备战在即
“生存还是死亡”成了2004年新疆众多棉纺企业考虑的问题。
棉价的上涨,带来的不仅仅是新疆棉纺企业的优胜劣汰,还有新疆棉纺行业更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和机制创新。
2004年春节过后,在棉价持续走高,国家又将出口退税率降低4%的情况下,新疆的棉纺业形势严峻。
面对新的局势,新疆棉纺企业纷纷推出应对措施。一些棉纺企业把目光锁定到棉纺行业的上游产业——棉花加工业上,在原料产地组建轧花厂。
据了解,新疆石河子八一棉纺厂为建立稳定的原料渠道,去年,已在石河子、伊犁通过收购和合作的方式建成了3家轧花厂,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料供应的问题。
据新疆八一棉纺厂李部长透露,这三家轧花厂预期生产皮棉的产量将会在8000吨左右,能够缓解一些自身购买棉花的被动局面。
而资金充足的新疆溢达纺织股份公司同样看好棉花加工业的巨大潜力。去年,看中阿克苏作为“新疆长绒棉之乡”的巨大产棉优势,在阿克苏投资建立了一家轧花厂。
“如果机遇成熟的话,我们还准备投资建立2、3家轧花厂,解决50%的原料供应。”新疆溢达纺织股份公司王少明经理说。
据业内人士透露,新疆部分兵团国有棉纺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进行企业战略重组,优化产业结构,组建规模雄厚的企业集团,从而提高自身抗风险的能力。
新疆棉纺业备战的号角已经吹响。

(转载自新世纪商报)

1  
阅读数量(78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