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中国纺织品出口:要过颤悠悠的桥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中国经济导报

“美国和欧盟确实对中国纺织品有着诸多担心。”美国高特律师事务所北京办事处美籍律师马鸿基说。
根据WTO的纺织服装协议,到2005年1月1日,历时30年之久的进口配额体制告终,美国、欧盟及加拿大限制发展中国家出口的配额全部取消。从理论上讲,作为世界两大纺织品生产国的中国和印度是受益国,可自由进入大市场,但实际结果并不是所想像的那样。
2002年,根据ATC协定,美国取消了晨袍、针织布及人造纤维胸衣的配额,中国出口立即大增。例如,化纤纤维胸衣对美出口金额在仅仅12个月内猛增235%,数量猛增2772%。扩大出口的成功却为中国带来诸多反倾销指控。
“一切都在观察之中,如果中国在未来几个月出口急剧上升,可能会引起欧美等对抗。”马鸿基告诉本报记者。
配额取消一波三折
根据世贸组织预测,配额取消后,中国在美国服装市场的份额将由16%增至50%,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受惠国和最大的出口国。
美国高特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陶景洲也承认中国纺织品大量出口会对世界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他告诉本报记者,由于中国纺织品生产规模化效应,加之成本优势,配额取消后在全球市场份额扩增肯定是趋势。
正是缘于某种“恐惧”,自2004年以来,美国、欧盟、土耳其、日本等国纷纷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发难,在国际上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取消配额的呼声。
但西方一些有识之士却拨开迷雾见真章。他们认为,配额取消的良性作用大大超过许多人的预期。各国仍可根据国际协议自由维持纺织品进口关税,各主要纺织品生产国在一定程度上仍可扩大市场份额,全球消费者都将受益。
纽约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资深经济学家安东尼·陈表示,“如果我们试图限制贸易,那么纺织工人、消费者、棉农、进口商、机器制造商、以及与这些活动相关的所有公司的投资者都将受到损害。”
欧盟纺织协会主席Guillaume的看法可能更客观,他表示,反倾销措施只能限制中国纺织品的进口数量,但并不能使中国纺织品的价格优势消失。
关于中国纺织品出口在配额取消后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中国纺织协会副会长高勇告诉本报记者,不能从单方面看待这个问题。实际上中国纺织品主要是满足国内需要,出口仅占到总产量的1/3。配额取消只会使市场蛋糕越做越大,如果一些国家刻意限制进口的话,只能是保护落后,使产业活力更快衰减,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并由此背起沉重的财政负担。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承认中国和其他一些纺织品出口国存在竞争关系,但他同时认为更多的是共荣共生的关系。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商会有关人士特地提到WTO组织去年下半年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以佐证。报告显示,2005年世界纺织品进口配额制取消后,中国和印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将明显增加,但墨西哥和加勒比国家受的影响不会像预测的那么严重,巨大消费市场周边的小出口国也不会像先前预计的那样,受到来自中印两国的激烈竞争影响。
该报告认为,从2005年1月1日开始,纺织业的发展将依赖于多种因素,其中包括出口国与其主要市场间地理位置的远近。因此,墨西哥和一些加勒比国家,以及东欧、北非国家都将继续保持原来的对美国和欧盟国家的纺织品出口数量。报告还指出,其他发展中国家已经在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上与中国形成竞争态势,中国产品在设计和款式方面也还不够突出,这些因素都将影响中国的竞争力。
国际标准:中国产品需要对接
我国出口的纺织品有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环保因素少的特点,纺织品的产品特性决定了这些将是在配额取消后我国产品面临的最大出口障碍。例如,欧盟关于禁止销售含偶氮染料的服装、鞋类及床上用品的法令及规定都将适用于新入盟的国家。欧盟统一产品标准将对我国大部分工业制成品出口中东欧国家产生不利影响。
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人士介绍,目前普遍被采用的纺织品技术标准是欧洲OKO-Tex standard 100,它主要规定了婴儿类、与皮肤直接接触类、与皮肤无直接接触类、装饰品等四大类纺织制成品中毒害物质的最高限量,包括PH值、甲醛含量、可萃取重金属、农残、氯代苯酚、偶氮染料、过敏染料、抗菌整理、阻燃整理、染色牢度等,即一般称谓的纺织品的安全指标。
除了技术标准,对中国纺织品出口产生重要影响的是SA8000标准。SA8000标准是由SAI□社会责任国际□在1997年10月制定的全球第一个社会责任认证标准,它关注的不是产品和环境,而是人,是企业内部劳工的权利,该标准规定了企业必须承担的对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其目标是通过有道德的采购活动改善全球工人的工作条件,确保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最终达到公平而体面的工作条件。
SA8000以一致的标准规定了下列9个领域内企业的社会责任最低要求:
有关核心劳工标准。其中包括:童工;强迫性劳动;公司应尊重所有员工的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歧视;惩戒性措施。
工时与工资。其中包括:工作时间;公司支付给员工的工资的最低标准;健康与安全;管理系统。
坦率地讲,国内许多生产纺织、服装产品的企业还都达不到SA8000标准。截止到2004年5月,约有85%的中国生产制造企业遭受由实施SA8000标准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美国商会组织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超过50%的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表示,如果SA8000标准实施,将重新与中国企业签订新的采购合同。纺织服装产品作为我国服装出口的主要产品,也将受到SA8000标准的影响。  
据高勇介绍,目前我国已经越来越重视纺织服装产品的技术标准制定工作,纺织服装行业的技术标准不断完善,对纺织服装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继2003年3月1日实施《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之后,与后配额时代同时到来的是2005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已对纺织品基本安全作出了新的规定,首次将有关纺织品安全性的生态环保要求纳入国家强制性标准,打破了纺织服装行业多年来质量标准一直停留在外观和一般物理指标方面的现状。标准将纺织产品分为婴儿类、直接接触皮肤类、不直接接触皮肤类三类,对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限量要求、禁用偶氮染料、PH值、色牢度和异味等也作了规定;并首次将纺织品毒物测试列入产品检测标准中。
高勇说,新标准的实施,对于企业来讲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一些大中型企业产品一直走在国内纺织品研发前列的企业,在拥有了更高国内标准之后,无疑像有了更稳固的靠山,将促进产品的出口创汇;而一些产品质量达不到要求的、不稳定的企业,将面对严峻的形势,甚至会因而纷纷落马。企业要想在有更高标准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就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产品研发。因此,新标准的实施将促进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
没有国际品牌就没有出路
中国纺织服装业该有自己的国际品牌了!在全程采访过程中,本报记者内心不断受到这样声音的撞击。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淮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许多企业想借此扩大出口的行为可以理解,但一定要避免盲目性,在扩大出口时要注意调整方式。如果单纯追求低价低层次基础上的数量增长,那么在后配额时代竞争更加激烈的形势下,这条路只能越走越窄,而且还会遭到别国的贸易限制。
西方国家反倾销税的征收幅度是很大的,从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几百乃至上千。我国出口产品在遭受反倾销调查后被征收的反倾销税的税率通常较高,如1993年墨西哥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征收的反倾销税率,服装高达537%,从而使我国产品完全退出该国市场。
其实,早在加入世贸组织伊始,我国有关部门就开始思考如何通过品牌打造应对后配额时代的到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目前正在通过一系列措施打造我国具有国际水准的品牌。但是,国际品牌不是一夜就能造就出来的。
专家们认为,根据我们在入世中的承诺,大多数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2005年,都有外贸经营权,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在中国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毫无疑问将达到一个新的高潮。而中国的多数纺织企业在两三年时间之内,很难采取品牌竞争。所以,我们采取的仍然可能是价格竞争。由此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市场上,最后必然会带来国外的反倾销限制。
马鸿基也认为,纺织品配额的取消,也就是品牌划分市场时代的来临,品牌将成为划分最终消费品市场的重要法码。一个企业若没有品牌就无法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相反,一个企业的品牌知名度越高,那么其所占领的市场份额也就越大,得到的收益也越多。
尽管中国纺织品生产配套能力很强,有完整的产业链,但产品结构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创新设计能力不足,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为此,高勇提出,要实现产品走高附加值之路,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创新,不断出新品。新品对消费者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中国企业若开发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产品,就可以在价格上胜人一筹,从而带来丰厚的利润。企业创新的内容很广,包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等方方面面。这就需要中国企业积极行动起来,不断加大对创新的投入与支持,加强开发能力。
出口征税也有利于中国纺织品国际品牌的形成。商务部外贸司司长鲁建华告诉本报记者:“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必须以充分享受一体化好处、维护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权益为核心,推动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我国纺织业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鼓励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进一步优化我国纺织品出口结构,我们在认真听取了有关行业组织、纺织服装企业等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在2005年一体化后对六大类31种纺织品采取从量税计征方式加征出口关税。”
据悉,除加征出口关税外,商务部还将采取以下措施规范出口:加强为企业的服务,及时发布出口信息,引导企业有序出口,鼓励行业自律;适时发布纺织工业投资增长信息,加强对中国纺织企业的风险提示,防止在纺织部门的投资过热和重复投资;鼓励企业在海外投资,为企业同外国合作,参与经济全球化提高贸易提供便利和政策支持,取得双赢局面;进一步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对出口的协调引导;推广ISO 9000质量认证体系和ISO 14000环境保护标准,推动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同国际惯例接轨;通过采取各种贸易措施,鼓励企业发展和创立自己的品牌,增加在研究发展和设计方面的投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企业来看,此次加征关税并没有引起大面积恐慌。棉纺织行业排头兵之一的安徽华茂集团董事长华冠雄在电话中告诉本报记者,加征关税有利于让那些一味搞低价、恶性竞争的企业退出市场,让那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可以迅速打入国际市场,改变外国人眼中中国纺织品质次价廉的印象。因此,从长远来看,有利于高档制衣形成中国自有品牌,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1  
阅读数量(25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