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政策、成本与需求谁主宰棉花市场?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近日,在上涨压力重重,下跌心有不甘的矛盾心态下,国内棉花市场依然低迷。籽棉在部分产棉区已有回落迹象,如山东昌邑、夏津等地收购价下跌了0.05元/斤左右,但受收储支持,棉农较为惜售,籽棉价格整体下跌幅度相当有限,内地主要地区3级籽棉主流收购价格也基本徘徊在2.20-2.3元/斤左右,折收购成本在11000元/吨以上。籽棉价格的走弱,无疑使本已在农民、棉企与纺企三方对峙中“找不着北”的皮棉市场的调整压力聚增。当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报收11492元/吨,跌6点;CC INDEX(229)涨2点,报收12008元/吨。另一反映国内三级棉到厂均价水平的Cncotton A指数跌26点,报收11593元/吨。而据世之维纺织网各地反馈的信息,冀鲁豫地区标准级棉销售价格已在11000-11400元/吨间,多数企业报价出现了100元/吨左右的下跌,其它棉区价格暂保平稳。作为需求方的纺织企业受资金偏紧及产品销售不畅影响,入市购棉积极性仍然不高。 在市场处于十字路口的敏感时刻,笔者认为双休日期间出台的两则消息值得业者认真思量。一是美国农业部月度报告预计本年度全球总产量、美国产量、中国产量都创历史新高,而消费有限,全球棉花供大于求已成定局,价格下跌是大势所趋。二是在截至11月4日一周,中国当周陆地棉签约4649吨,是前一周进口量的2.3倍。原因据传是2005年度棉花配额发放在即,而国家计委可能对2004年度配额未用完而放弃的企业,今年发放不予考虑,由此看来,年前有配额的纺织厂有可能趁美棉价低时将配额用足,到时可能对国棉又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对于后市,业内一直将政策和成本视为棉价不会再跌的两大支撑点。但笔者却不敢完全苟同。关于政策,已在前文中多次提及,即一项政策的出台(如收储)可能对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但不是最根本的;关于成本,请大家不要忘了,市场经济是无情的,跌势无底线,亏损无成本,这才是理。如果因为收储价格在11500元/吨或当前全国新棉收购的一般水平在11000元/吨以上,我们就探讨11000元/吨是不是大底,支撑点是不是11500元/吨,显然是很片面的。从供需角度分析,棉花在短期内存在下跌的可能性,这也是市场需求对棉花价格的必然反映。


1  
阅读数量(21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