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华交会订单乐观 纺织企业冷暖自知

来源: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近日,第20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称“华交会”)热闹开场。在这台被称为外贸行业“新春第一展”的大戏上,纺织服装业唱起“主角”。商务部公布的首日参展商品出口成交结果显示,纺织服装类商品成交额为1.01亿美元,同比增长15.71%,占展会当日总成交额的比例为57.71%。

乍看上去,这种结果还算乐观。一些参展的纺织服装企业也显得信心很足,有企业甚至表示,按照现在的势头,其今年的出口额“能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就连旁观者也受到感染,有媒体如此描述其“欣喜”之情,“置身于人潮如织的现场,感受到华交会渐入佳境、‘人气’渐涨的氛围”。

遗憾的是,事物总有其两面性。几天下来,我们也听到不少悲观的声音。总结起来就是:上端面临劳动力及原料成本增加造成的冲击,下端则是产能过剩及低端产品同质竞争,产品难以提价,企业利润空间遭到压缩,更为恐怖的是顶上还笼罩着人民币升值疑云。

对于棉花等原料价格上涨,业内或许早有心理准备。“用工荒”也不新鲜,但其在节后集中爆发的程度还是让众多纺织服装企业感到有些措手不及,不仅要增加用工成本,正常生产也受到影响。

近期突然传出有关部门正对纺织等行业进行人民币升值压力测试的消息,更是在业界引起一阵恐慌。这一消息被视为人民币升值的先兆,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达到3%,大量生产低端产品、利润微薄的中小纺企就会扛不住;如果升值幅度达到5%,就是实力强的大企业也会喘不过气来。

不过,最近相关人士已经出面试图平息上述猜测,称压力测试仅是“常态性”的,这才让纺服企业心中稍安。可话又说回来,被平息的猜测有时也可能变成事实,企业仍不能掉以轻心。

此外,老外的荷包似乎仍捂得比较紧,一些企业抱怨,接到的订单大多比较“瘦小”。

对于华交会上纺服出口企业的尴尬境况,棉花企业也别只当作“热闹”来看。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棉企坚定看好后市、存棉惜售,总梦想着棉价会大涨,然而看看下游企业的处境,存棉企业或许应该清醒一下头脑,早日制订合适的经营策略。


1  
阅读数量(29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