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经济危机下中国化纤行业将会何去何从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2010年下半年以来,陆续有多家大型纺织化纤企业停产或倒闭,显然,我国化纤行业已步入“周期性低谷”,企业正在经历难熬的“苦日子”。

但这并非全是坏消息,化纤产业经济效益下滑,能在一定程度有效遏制盲目扩张,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而升级过程必然要建立在残酷的洗牌之上,“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目前化纤业已迎来产业发展战略调整期,多次阵痛之后才会找到更为合适的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化纤业度过了成绩斐然的30年,2007年总产能达到2572万吨,产量2390万吨,都超过了世界总产能和总产量的一半,世界上最大的化纤生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但是依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常规品种生产过剩,产品差别化、功能化水平低等潜在问题。

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介绍,近年来我国化纤行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产能向大企业集中,产能向市场集中,产量向民营企业集中的“三个集中”效应日益明显;产品差别化率不断提高,2007年全行业差别化率已经达到38%,但是仍然远低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水平。

从国际化纤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近年来美国、西欧和日本的产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最主要是因为他们放弃了产量高、附加值低、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的大路货产品的生产,继而转向高层次、高技术及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与生产,而把技术含量低的大路货生产技术转嫁给了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韩国及东南亚各国。美洲和欧洲的化纤业调整是通过结构调整、合并----收购、减少投资、出卖库存和进行海外投资实现的;日本减少了本国的生产厂商,而在中国大陆和其它国家建立了工厂;中国台湾地区实行了新法案,鼓励公司进行合并和收购及结构调整,同时还和中国大陆寻求共同合作。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这些国家的做法:

日本化纤工业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长期的科技投入也积累了雄厚的产品开发基础。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印度等国化纤产品品质的提高,面对新的竞争,日本纤维企业提出了“选择和集中”的发展策略。所谓“选择”,就是专门挑选中国纤维企业不生产、产量小或不能生产的品种作为研发生产的重点,在纤维开发生产部门与中国企业展开“错位”竞争。


1  
阅读数量(86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