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正文

常德纺机总经理徐平谈2010年新突破

来源:慧聪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常德纺机及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是我国纺织机械龙头企业。然而与国外纺织机械企业相比,常德纺机仍存在一些竞争劣势,比如经编机水准低于国际水平,如何规避这些竞争劣势?如何实现研发与市场的结合?如何步步为营占领国际市场?……这些问题答案,其实早已在常德纺机的日程表上。

纺织工业未来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纺织的更新改造和产业升级,二是发展产业用纺织品。今后公司要围绕这两个方面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具体来说,经编机产品将在注重高效、可靠、节能、环保性能的同时,增加对缺口品种的开发,确保企业在国内经编机械行业的领先地位,占领技术制高点,不断缩小与国际最高水平的差距;摇架产品以跟踪棉纺工艺技术进步为前瞻性考虑,重点推进新型气加压摇架实现市场化。目前,公司已立项计划2010年开发5项新产品。

经历了2009年金融危机的考验,纺机行业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挺过这一年的企业,无疑在行业中站稳了脚跟,也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年产600万套摇架、800台经编机的业绩分别称雄这两大类产品产量世界第一的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是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的?2010年常德纺机又会以怎样的姿态保持其“世界第一”的称号呢?记者日前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常德纺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平。

三项调整显现成效

记者:2009年,金融危机对整个纺机业界的影响巨大,常德纺机是如何挺过这场危机的?

徐平:我认为能够挺过金融危机影响最深的2009年,而且还能取得较好效益的企业,都是结合自身特点,找准定位和发展方向,最先实行结构调整或结构调整较好的企业。具体到常德纺机,2009年公司共推进了三项调整:

一是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品升级换代。2008年起公司即着力于高速、宽幅经编机的研发。在金融危机时期,借助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公司顺势而为推出了E2178、E2528新型高速经编机。这两种新产品因其良好的运转可靠性及性价比优势,一上市便受到了企业的热捧。摇架事业部根据摇架市场中气加压摇架比重逐年加大的趋势,特别推出QYJ30-125V气加压摇架,使企业成功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平台。

二是调整生产组织方式,促进企业向“哑铃型”模式转变。2009年下半年在生产任务急剧加重、现有生产能力异常有限的情况下,公司按“哑铃型”发展模式积极组织零件“外扩”,解决了生产瓶颈的问题,使产能扩大了40%,降低了企业风险。

三是调整产品研发模式,促进产品跨行业扩展。为了紧紧抓住产业用布的发展机遇,公司超越以我为主的封闭式的传统产品开发模式,主动与同行企业联合开发多轴向、双轴向经编机,实现了当年联合、当年受益,形成了新的效益增长点。

正是以上调整使企业平稳走出了危机的阴影,销售收入、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呈现明显的“V”字形发展态势。2009年,公司共完成销售收入2亿多元,销售摇架140多万套,经编机400多台。

强身瘦体推进转型

记者:经过经济“寒冬”的考验,常德纺机在新的一年制定了哪些发展目标和规划?

徐平:经过这次金融危机,我们更加认识到企业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节拍。

公司已经明确未来2~3年的战略发展模式,即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强身瘦体,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向“哑铃型”发展模式转变。在此基础上,公司2010年制订的经营方针是“提质提速抢机遇,求精求实保增盈”,具体经营目标为经编机、摇架两大主导产品继续保持国内品牌地位,确保公司效益大幅度增长。
记者:公司在新产品开发上今年还将有哪些突破?

徐平:纺织工业未来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纺织的更新改造和产业升级,二是发展产业用纺织品。今后公司要围绕这两个方面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具体来说,经编机产品将在注重高效、可靠、节能、环保性能的同时,增加对缺口品种的开发,确保企业在国内经编机械行业的领先地位,占领技术制高点,不断缩小与国际最高水平的差距;摇架产品以跟踪棉纺工艺技术进步为前瞻性考虑,重点推进新型气加压摇架实现市场化。目前,公司已立项计划2010年开发5项新产品。

发挥优势扩大市场

记者:作为产品市场占有率在业内占主导地位的企业,您认为常德纺机在未来一年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徐平:我们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公司的研发人员与研发能力都是国内一流水平;两大产品的国内知名度较高,经编机仅次于国际知名的卡尔·迈耶公司,弹簧加压和气加压摇架是国内第一品牌,市场需求量大;产品品种多,高速经编机、双针床经编机已实现系列化生产,有的品种已经涉足产业用布领域;产品有良好的性价比和售后服务质量;产能较大,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

记者: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趋激烈,常德纺机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是什么?如何发挥优势,克服劣势?

徐平:我们的经编机、摇架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可靠性与市场期望值上。

2010年我们将在强化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一个中心,二个开展,三个提高”,即以公司经济增长为中心,开展结构调整和成本精细化核算,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工序控制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具体做法是抓销售龙头,继续扩大市场份额;抓生产与开发的快速反应,提高适应市场的效率;抓工序质量控制,提升产品质量;抓成本精细化核算,产品零件实行待价运行;抓结构调整,继续优化内部组织。


1  
阅读数量(53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