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正文

看发达国家纺织企业信息化进程(上)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许多发达国家是从纺织工业开始实施工业化的,后来纺织工业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际纺织技术目前持续向优质、高产、自动化、连续化方向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以新材料和自动化加工设备为基础,保证和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成本,增强了竞争力。
发达国家的纺织服装企业有贸易型和生产型,对信息化的要求有区别。生产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主要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规模一般较小,联合式企业不多。棉纺、毛纺、服装企业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实现大多数生产数据和工艺参数的自动监测、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网络。在此基础上,向连续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全自动纺纱车间,企业管理水平也高于我国,以90年代先进的应用案例为例:
德国的Otten毛纺织厂是一个中等规模的毛纺织企业,包括纺、织、印染、后整理等全套工序,该厂使用德国奥伽(OrgaSystem)公司的TEXIS软件实现计算机综合信息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TEXIS是应用MRP哲理和方法的商品化软件,包括合同订单、生产过程、成品原材料库存、采购计划、成本核算、成品发货等模块,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不同的组合。它对工厂的销售、生产计划、调度、库存、采购、发货和财务进行一体化管理并可以连接织物组织CAD系统,目的是保证交货期,压缩在制品半成品库存,降低原材料消耗,缩短产品设计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加速市场反应。使用后利润提高了5%,效益十分可观。
Otten厂主要按照订单安排生产,是典型的“以销定产”。另外,还根据市场行情进行分析,确定一些新产品设计和生产,保持一定的库存。在接到订单后,先查询产品历史数据库,看该产品是否生产过;如果生产过,查询成品库存,或者调出工艺记录直接安排生产计划;如果没有生产过,则提交CAD和工艺设计。
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相应的原材料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合理调整原材料库存量,使其既保证供应生产,又不占用过多资金。在制定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之后,系统对从纺纱一直到后整理的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测,织机上都装有电子监测装置,输送机台的产量和停台数据给计算机;对于其他没有在线监测装置的设备,有专职统计员使用类似计算器的手持脱机数据采集器,在生产现场手工记录有关数据,定时将采集器接到计算机的接口上,把数据输入计算机,这种方法很实用。在车间的墙壁上,挂有大型电子显示屏,显示详细到每个机台、每个操作工的进度数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半成品和成品的标签都由计算机打印,包括各种质量检验数据,一直到成品入库。发货时调出合同和客户数据库的信息,列出详细清单。各个子系统的数据都进入主数据库,按要求进行成本核算,并为厂长、经理提供各种信息。
TEXIS系统当时可以运行在Novell微机局域网或者U-nix小型机的不同平台,与我国企业当时的系统平台很相似。
服装CAD在欧洲服装企业中的普及率为70%;我国台湾省配置服装CAD系统的服装企业占39%;美国针织服装协会和运动服装协会对228位主要设计人员的调查,表明他们中有72%的设计人员在其日常设计工作中,已采用了服装CAD系统。

1  
阅读数量(46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