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新闻
百度 谷歌 雅虎 必应 搜狗 搜搜
公司 产品 导购 样本 名片 视频 图片 新闻 技术 黄页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为了使我省棉纺织工业企业空调、除尘设计合理化,根据国情积极采用国内外新技术,达到投资省、效率高、耗能低的要求,为保证产品质量,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必要的条件,特制定本规定。
第2条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扩建、老厂技术改造的棉纺织厂生产厂房的空调、除尘设计。毛纺织、麻纺织、色织、针织、复制、丝绸等工厂,亦可参照本规定。
第3条为便利各基层单位使用,在本规定附录中比较详细地列入了有关设计图表和部分设备的技术资料。
第二章 温湿度设计标准
第4条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应按《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执行。江苏省各主要市、县的室外气象参数应按本规定附录1采用。我国主要城市室外气象参数应按附录2采用。本规定附录中未列入的地区可参照当地气象台(站)或邻近市、县的气象资料选用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5条车间温湿度设计标准应根据不同的纺织原料、品种按本规定表1、表2、表3、表4、表5、表6、表7、表8选用。
冬季车间开冷车温度直按本规定表9所列标准采用。各地区也可结合本厂工艺要求、供汽条件适当调正。
表1 纯棉车间温湿度控制范围
表2 涤棉混纺车间温湿度控制范围
表三维棉混纺车间温湿度控制范围
第三章 负荷计算第6条 厂房围护结构的热工要求一、 厂房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可根据车间内温湿度结合本地室外气象条件考虑。为了防止围护结构产生凝结水,合理减轻空调负荷,可参照表10数据选用。表10 围护结构的K值(千卡/米2.时.℃)
实际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也可与最大传热系数K最大比较,并使K≤K最大。 最大传热系数K最大可按下式计算: K最大=α内[t内-(t露+1)]/(t内-t外)α 式中:K最大—最大传热系数(千卡/米2.时.℃); α内—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放热系数(千卡/米2.时.℃),其值可参照表11采用; t内—室内(或风道内)计算温度(℃); t外—室外空气计算温度(℃); t露—室内(或风道内)空气的露点温度(℃); α—围护结构外面的温度与室外空气温度有差别时的修正系数,其值可参照表12采用。
表11 放热系数α内值
注:h—肋高(米) S—肋间净距(米)表12 温度修正系数α值
二、厂房的玻璃窗:应采用单框双玻或双层玻璃窗。两层玻璃间的空气层不小于5公分,窗缝必须密封。空气间层的热阻RK值可参照表13采用。窗的传热系数可参照表14采用。表13 空气间层的热阻RK值(米2/千卡.℃时)
表14 窗的传热系数K值
第 7条 车 间 热 量 计 算 一 、 夏 季 1、屋 顶 太 阳 辐 射 热 量 Q1:Q1=0.047K.F.ρ.J.α(千 卡 /时 )式 中 : K- 屋 顶 的 传 热 系 数 ; (千 卡 /米 2.时 .℃ );F- 屋 顶 的 水 平 投 影 面 积 ( 米 2) ρ- 屋 顶 的 吸 热 系 数 ;红 褐 陶 瓦 屋 面 ρ=0.70绿 豆 砂 保 护 屋 面 ρ=0.65灰 瓦 屋 面 ρ=0.52J- 当 地 太 阳 辐 射 强 度 ( 按 纺 织 厂 所 在 地 理 位 置 取 : 中 午 12时 水 平 面 上 的 值 ( 千 卡 /米 2.时 ) ;江 苏 省 地 理 位 置 纬 度 参 照 附 录 3纬 度 300和 纬 度 400的 数 值 选 用 。 α- 辐 射 热 迁 移 系 数 : 天 窗 排 风 α=0.5侧 窗 排 风 α=0.8地 下 排 风 α=1.02、 天 窗 太 阳 辐 射 热 量 Q2:Q2=Xm.XZ.Jt.F(千 卡 /时 )式 中 : Xm- 窗 的 有 效 面 积 系 数 ,可 参 照 表 15采 用 ;XZ- 窗 的 遮 阳 系 数 ,可 参 照 表 16采 用 ;Jt- 透 过 玻 璃 窗 的 太 阳 辐 射 强 度 ,应 按 附 录 4采 用 ( 一 般 取 14时 的 值 ) ;F- 玻 璃 窗 的 面 积 ( 米 2) 表 15 窗 的 有 效 面 积 系 数 Xm
窗
单 层
双 层
木 窗
钢 窗
有 效 面 积 系 数 Xm
0.7
0.85
0.6
0.75
表 16 窗 的 遮 阳 系 数 Xm
遮 阳 形 式
朝 阳 颜 色
双 层 或 三 层 玻 璃
窗 上 涂 白
白 色
窗 外 全 部 装 桁 条 ( 条 板 450)
铅 色 或 浅 黄 色
0.3
全 无 遮 阳 设 施
-
1
3、 机 器 散 热 量 Q3:Q3=860.n.N.η1.η2.η3( 千 卡 /时 ) 式 中 : n- 车 间 相 同 型 号 的 机 器 台 数 ( 台 ) ;N- 每 台 机 器 配 置 电 动 机 的 铭 牌 功 率 千 瓦 ) ;η1- 负 荷 系 数 ,( 一 般 取 0.75- 0.85) ;η2- 同 时 工 作 系 数 ,可 参 照 表 17采 用 ;η3- 热 迁 移 系 数 ,可 参 照 表 18采 用 ;表 17 同 时 工 作 系 数 η2
车 间
清 棉
梳 棉
精 梳
并 条
粗 纱
细 纱
η2
0.9
0.94
0.98
0.95
0.97
表 18 热 迁 移 系 数 η3
类 型
有 电 动 机 排 风 并 排 出 室 外
细 纱 有 断 头 吸 棉 而 不 回用
其 它
η3
0.92
1.0
4、 人 体 散 热 量 Q4:Q4=170.n(千 卡 /时 )式 中 : n- 最 大 班 人 数 ( 早 班 +常 日 班 +车 间 管 理 人 员 ) ;170- 每 人 散 热 量 。 按 环 境 28℃ - 32℃ 中 等 体 力 劳 动 强 度 为 170( 千 卡 /时 .人 ) 5、 人 工 照 明 散 热 量 Q5:锯 齿 形 厂 房 可 不 计 ,楼 房 建 筑 应 计 入 。 Q5=869(N1+1.2N2) (千 卡 /时 );式 中 N1- 白 炽 灯 的 总 功 率 ( 千 瓦 ) ;N2- 日 光 灯 的 总 功 率 数 ( 千 瓦 ) 。 车 间 总 散 热 量 : Q=Q1+Q2+Q3+Q4+Q5二 、 冬 季 1、 冬 季 空 调 热 负 荷 应 包 括 基 本 热 损 失 和 附 加 热 损 失 两 部 分 。 即 Q7' =∑ Q7' +∑ Q7" 2、 围 护 结 构 的 基 本 热 损 失 Q7' =K.F.Δt( 千 卡 /时 ) 式 中 : K- 围 护 结 构 的 传 热 系 数 ( 千 卡 /米 2? 时 ? ℃ ) ;F- 围 护 结 构 的 面 积 ( 米 2) ;Δt- 室 内 外 温 差 ( ℃ ) 。 3、 围 护 结 构 的 附 加 热 损 失 Q7" 应 按 基 本 热 损 失 Q7' 的 百 分 率 进 行 附 加 。 ( 1) 朝 阳 附 加 : 北 、 东 北 、 西 北 : 0%;东 、 西 : -5%;东 南 、 西 南 : -10%- 15%;南 : -15%- 25%;(2)风 力 附 加 : 垂 直 外 围 护 结 构 附 加 5- 10%;( 3) 外 门 开 启 附 加 : 单 层 厂 房 的 外 门 附 加 200%;( 4) 由 门 缝 隙 渗 入 室 内 冷 空 气 热 损 失 ,应 根 据 门 窗 构 造 、 朝 向 、 热 压 和 室 外 风 速 、 风 向 等 因素 确 定 。 冬 季 车 间 的 热 负 荷 为 : Q=Q3+Q4+Q5-Q7 ( 千 卡 /时 ) 上 式 Q为 正 值 ,则 车 间 有 余 热 量 ;负 值 则 车 间 缺 少 热 量 。 第 8条 风 量 的 确 定 一 、 送 风 量 L: L=Q/γ(iB-ik) (米 3/时 )式 中 : Q- 车 间 总 散 热 量 ( 千 卡 /时 ) ;iB- 室 内 空 气 的 含 热 量 ( 千 卡 /公 斤 ) ;iK- 送 风 露 点 的 含 热 量 ( 千 卡 /公 斤 ) ;γ- 送 风 露 点 空 气 的 重 度 ( 公 斤 /米 3) ;
确 定 送风 参 数 时 应 考 虑 送 风 带 水 量 ,一 般 取 0.5- 1.0克 /公 斤 。 二 、 车 间 排 风 量 应 为 车 肚 ( 地 排 ) 、 吸 棉 、 电 动 机 沟 道 和 其 他 排 风 风 量 的 总 和 。 三 、 送 排 风 量 的 平 衡 应 保 证 车 间 处 于 正 压 状 态 。 正 压 风 量 一 般 可 取 总 风 量 的 10%。 四 、 吸 棉 笛 管 的 工 艺 吸 风 量 为 粗 纱 每 锭 25- 35米 3/时 ,细 纱 每 锭 3- 4米 3/时 。 五 、 夏 季 设 计 回 风 量 应 不 低 于 80%的 送 风 量 。 六 、 冬 季 设 计 回 风 量 一 般 为 90%的 送 风 量 。 七 、 系 统 的 新 风 量 不 应 小 于 总 送 风 量 的 10%,且 保 证 车 间 每 人 每 小 时 有 不 少 于 30米 3的 新 鲜 空 气量 。 第 九 条 喷 水 量 的 确 定 一 、 空 调 室 喷 水 级 数 应 根 据 冷 源 情 况 来 配 置 。 蒸 发 冷 却 或 人 工 冷 源 一 般 宜 用 一 级 ( 两 排 ) 喷水 ;天 然 冷 源 应 用 两 级 ( 三 或 四 排 ) 喷 水 。 若 两 种 冷 源 兼 备 ,则 应 设 计 两 级 喷 水 。 二 、 一 级 喷 水 过 程 应 按 直 线 法 计 算 ,其 步 骤 如 下 : 1、 求 夏 季 的 水 气 比 Ц,空 气 与 水 的 热 湿 交 换 系 数 E值 按 下 式 求 得 : E=(tC-tK)/(tC-tk' )=(iC-iK' )则 Ц=2.92? K? (V? γ)-0.535? [Lg( )]1.175式 中 E- 热 湿 交 换 系 数 ;TC、 iC- 混 合 空 气 的 温 度 ( ℃ ) 和 焓 ( 千 卡 /公 斤 ) ;TK、 iK- 送 风 露 点 的 温 度 ( ℃ ) 和 焓 ( 千 卡 /公 斤 ) ;TK' 、 iK' - 热 湿 交 换 理 想 过 程 空 气 最 后 的 温 度 ( ℃ ) 和 焓 ( 千 卡 /公 斤 ) ;V- 喷 水 室 断 面 空 气 流 速 ( 米 /秒 ) ;γ- 空 气 重 度 ( 公 斤 /米 3) ;K- 修 正 系 数 : 对 于 水 平 空 调 室 挡 水 板 有 淋 水 时 K=0.72;挡 水 板 无 淋 水 时 K=0.86;垂 直 空 调 室 K=1.0。 为 了 减 少 上 述 计 算 工 作 ,水 气 比 的 求 出 亦 可 用 附 录 5所 列 的 " 水 气 比 计 算 表 " 查 得 。 2、 求 喷 水 量 W: W=Ц? L? γ (公 斤 /时 )式 中 L- 送 风 量 ( 米 3/时 ) 。 3、 求 冷 负 荷 Q冷 : Q冷 =( iC-iK) ? L? γ? 1.1 (千 卡 /时 )式 中 L? γ- 重 量 风 量 ( 公 斤 /时 ) ;1.1- 冷 负 荷 安 全 系 数 。 4、 求 喷 水 量 的 初 温 t初 : t初 =t' -(Q冷 +Q0)/W ( ℃ ) 式 中 Q0- 空 调 设 备 加 入 空 气 中 的 热 量 ( 千 卡 /时 ) 。 求 制 冷 水 量 W0:W0=W? (t终 -t初 )/( t终 -t冷 ) ( 公 斤 /时 ) 式 中 t冷 - 制 冷 水 的 水 温 ( ℃ ) ,t终 - 喷 水 的 终 温 。 一 般 为 t+(1.0- 2.0)℃ 三 、 二 级 喷 水 过 程 可 按 经 验 法 计 算 。 在 二 级 喷 水 室 中 采 用 四 排 粗 喷 或 中 喷 ,喷 水 室 中 的 空 气 重 量 速 度 为 2.4- 3.6公 斤 /米 2? 秒 ,每一 级 Ч=0.6- 0.8t终 =tK+(0.5- 1.0) ℃ t初 =t终 -( 4- 6) ℃ W=Ч? L? γ( 公 斤 /时 )
精 确 计 算 二 级 水 的 水 温 、 水 量 可 参 照 附 录 6所 列 公 式 。 第 10条 SFU型 高 速 空 调 室 喷 水 量 的 确 定 一 、 喷 嘴 排 数 的 确 定 采 用 蒸 发 冷 却 处 理 的 空 调 室 一 般 采 用 一 级 一 排 喷 淋 ( 顺 喷 或 逆 喷 ) 。 采用 人 工 制 冷 冷 冻 处 理 的 快 板 室 一 般 采 用 一 级 两 排 喷 淋 ( 对 喷 ) 。 采 用 天 然 冷 源 地 下 水 处 理 的 空 调 室 一 般 采 用 二 级 四 排 喷 淋 ,冷 水 级 采 用 二 排 ,循 环 水 级 采 用 二排 。 二 、 喷 嘴 的 喷 水 孔 径 有 Φ3毫 米 和 Φ4毫 米 两 种 ,其 喷 水 量 由 图 4查 得 。 三 、 喷 嘴 排 列 梅 花 形 ,喷 嘴 间 垂 直 与 水 平 的 间 距 均 为 152毫 米 或 190毫 米 ,即 喷 嘴 的 排 列 密 度 为 43.28只 /米 2。 ( 但 由 于 喷 嘴 在 洗 涤 室 安 装 中 四 周 的 空 隙 较 大 ,所 以 实 际 安 装 的 密 度 为 38只 /米 2左 右 和 24只 /米 2左 右 两 种 系 列 ) 。 四 、 热 湿 交 换 效 率 SFU型 空 调 室 ( 38只 ) 的 热 湿 交 换 效 率 可 根 据 喷 嘴 的 喷 水 孔 直 径 、 喷 水 压 力 、 喷 嘴 排 数 ( 顺 喷或 逆 喷 ) 和 洗 涤 室 的 风 速 由 图 5中 查 得 。
第四章空气调节系统第11条空调系统的选择一、在保证车间温湿度要求的前提下,应选择合理、经济、节能的空调系统。送、回风均应采用变风量调节的一次回风系统。二、为保证车间的气流稳定、温湿度区域差异小,各主要车间宜采用双风机系统。筒摇、准备车间在现阶段一股可采用单风机系统。三、针对纺织厂的特点,空气处理均采用喷水洗涤处理,每套洗涤室最大送风量宜小于15万米3/时。第12条空调室一、空调室位置1、空调室的设置应与工艺排列、厂房建筑相协调,符合占地而积小、系统布置经济合理的要求。2、空调室应尽量靠近车间,宜设置在车间附房的中心地带,以减少风道长度和阻力损失。并应注意其噪音、振动和排凤等对车间和外界的影响。3、空调室不应与氮制冷装置布置在同一房间内。4、在适当的地点,应设空调管理人员值班室,如有集中自动控制屏宜放在值班室内。二、空调室布置:1、空调室的面积和层高应按空调器、风道、风机及其它附属设备布置情况确定,应能满足各项设备的安装、维修、测试和操作的需要。低速空调室的宽度宜取6~8米(建筑轴线距离),高速空调窒的宽度宜取5~6米,水泵间的宽度不直超过2.5米,层高不小于3.5米,长度一般双风机系统不大于26米,单风机系统不大于20米。(包括安装回风过滤的回转式滤尘器位置)。2、空调定对室外和车间均须设有单独的出入口,以便于运转管理及日常维修,减少对车间气流的影响。3、空调室的门和进门前后的通道应考虑能顺利地运入巨大空调构件的可能,如构件不能由门搬入,则应予留安装孔洞和通道,并应考虑拆换的可能。4、水泵房内四周应设明沟,以利排水。并应有补充水和冲洗水池及空调构件用的水管。5、室外进风和车间回风宜采用多叶调节窗.室外进风多叶调节窗底面与室内地坪的高差应不小于0.8米。车间回风多叶调节窗底面与车间地坪的高差应不小于0.5米。当条件限制。亦可采用其它型式的调节窗,手动控制的调节窗应放在便于操作的位置,应保证调节灵活、使用方便。6.细纱空调室,根据产品品种、工艺质量要求和周围环境条件,决定是否安装新风过渡装置。三,洗涤室!、洗涤室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采用水泥砖砌结构时,应考虑防水措施、洗涤室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墙体应考虑保温措施。2,洗涤室内喷水级排数可按第9、10条规定选用。3、洗涤室的断面按重量风速确定,普通洗涤室的经济重量风速宜取2.5-3.6公斤/米2?秒。为减小洗涤室的面积,减少洗涤室的阻力,宜采用SFU型高速洗涤室,其经济风速可选3.6~6、0公斤/米2?秒。4、 采用SFU型洗涤室,必须安装流线型方格整流器、SFU型高密度喷水排和SFU型波纹形挡水板,洗涤室断面尺寸必须按系列规定,具体尺寸可参照附录7选用。5、 洗涤室的水池深度以0.5-0.8米为宜,水池宜做成地上式,水池底标高不宜低于水泵间地坪下0.2米。6、 洗涤室的水池应设有溢水和排污装置,排污管不应小于Dg100。水池底应有2-4%坡度,坡向排污管。7、 循环水喷淋应采用回转式自动水过滤器,其型式及性能可参照附录8选用。水质很差的地区可采用其他型式的自动过滤装置。8、喷嘴的喷水孔径宜采用Φ3~Φ4毫米。应优先选用雾状好、效率高、耗能低的SFU型喷嘴。喷嘴密度应适当加密,一般为20~30只/米2?排。9、末排喷水排管与挡水板的间距立适当放大,一般洗涤室在1米以上,SFU型高速洗涤室逆喷在1.8米以上,顺喷在2.1米以上。10、洗涤室的管道流速:水泵汲水管的流速不宜超过2米/秒,一般选用1.0~1.2米/秒。水泵出水管的流速不宜超过3米/秒,一般选用1.5~2.0米/秒。!l、普通洗涤室内的挡水板应优先选用阻力小、不带水的SFU型波纹形挡水板。亦可采用三折~四折、夹角110o~120o、片距40~50毫米直向导流的聚脂玻璃钢或镀锌薄钢板的挡水板。SFU型高速洗涤室的整流器、喷嘴、挡水板性能见附录7。四、凤机1、风机的选择应以效率高、噪音低、耗电少、体型小为原则。在实际运行工况时,效率应在70%以上,每万立方米风量实耗用电应小于1.8千瓦。优先采用FZ40-11型和FZ35-11型轴流通风机。FZ40-11型轴流通风机性能见附录9。2、轴流通风机的安装方式,根据空调室的结构采用吸入式或压入式。如电机具有防潮性能宜采用吸入式。3、选用风机时,风量、风压应考虑适当的附加值。一般风量附加值为6~10%;风压附加值为10-15%。4、为提高轴流通风机的效率,选购风机时进风端可选用静叶可调装置,出风端应采用扩散筒。5、轴流通风机出口必须尽量减少局部阻力,吸入式空洞室的风机出口直管长度必须大于2.5D,出口短距离90O转弯必须安装导流板。6、一座空调室亦可采用多台轴流通风机并联送几风。7、选用风机时应考虑噪音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如风机无法克服时应采取消音措施。五、水泵。l、水泵的选择应以效率高、噪音低、耗电少、体型小为原则。喷水量根据第9条规定计算,扬程在20-27米,其效率不低于60%。BA、B、SFU型单级离心水泵性能见附录10。2、为了水泵节能,每个喷水级可配备大小不同的水泵两台。3用地下水为冷源时,在静水位较高、水质较好地区,可采用深井泵直送洗涤室喷淋;在静水位较低、水质差的地区,可采用深井泵与空调水泵串联喷淋,在静水位较低、水质较好地区,可采用深井水经过中间水池再经空调水泵喷淋。六、空调系统的加湿:当空调送风达不到加湿要求时,宜采用干蒸汽加湿器.第13条送、排(回)风系统的设计一、总风道一般为等截面,采用砖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位于附房上部。总风道净高应大于1米。长度接送风范围用隔墙或风门划分。二、锯齿形厂房的支风道,一般采用等截面大梁风道。支风道的送风长度,不宜超过70米。三、支风道与总风道连接处应装有调节风门。四、多层厂房或无天窗厂房的送风道:l、宜采用镀锌薄钢板或其它轻质材料制作。2、风道的安装位置应结合建筑结构形式,尽量安装在吊平顶内或技术隔层内,(在设置技术隔层时,其净高一般控制在l.3米以上)。当建筑条件不允许时,则采取悬挂式吊风道。3、明装吊风道可采用等截而,安装在平顶内或技术隔层内的风道应采用不等截面。4、吊风道应布置整齐、美观和便于维修、测试,并与其它管线相协调。5、风道布置时,应尽量减少局部阻力。弯管的中心曲率半径应不小于风道直径或边长的1.25倍,一般可取1.5倍直径或边长。大截面风道(大于1.5米2),应装流线型导流板。6、装在吊平顶或技术隔层内的风道,其法兰间应放具有弹性的垫片,如橡皮、海棉橡胶或浸油硬纸板等,以防漏风。五、总风道底板应做防水层,总风道及支风道内壁应光滑。六、送风型式一般采用条缝形进风口,其位置应布置在工艺设备车弄中心,条缝口宽度应小于100毫米。浆纱间送风形式一般采用空气淋浴。七、吊平顶车间在冷源条件较好,夏季温度能够达到30℃(相对湿度60%)以下时,可选用各种散流器或其它型式消极送风,其分布位置不受工艺设备排列的限制。八、排(回)风系统1、排(回)风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定车间气流。减少温湿度区域差异。在棉纺车间宜采用上送下排的气流组织。在织布车间也可采用其它型式的气流组织。各种气流组织均应考虑设计相应的均匀排(回)风系统,为了节约能源。设计时必须同时在空调室混风部分设置装有自动清洁装置的墙面集中回风窗,以便回风风机停开时使用。纺粗支纱的车间排(回)风可按除尘要求考虑(设计较大的排风量)。2、排(回)风的方式前纺车间:清棉、梳棉以工艺吸尘排风为主,可不设或少设地面排风口。并条排(回)风应与吸尘排风相结合,粗纱应与断头吸棉排风相结合来考虑地沟的设计。细纱车间:排(回)风地沟应结合细纱断
注:安装自控装置的空调室调节风门的设计风速可选用5-6米/秒。
第五章冷源第14节冷源选用原则一、选用冷源时,应从耗能低、效率高、投资省、管理方便加以综合考虑。二、棉纺织广的空调冷源为天然冷源和人工制冷两种。凡是有地下水源的地区应优先选用地下水作冷源。三、 根据我省的自然条件,可按下列三种类型选用冷源:第一种类型:地下水源充足的地区,必须选用地下水作冷源,并应采取深(浅)井回灌的措施,以发挥地下水层的蓄能作用。第二种类型:地下水路源不充足的地区,应在充分利用现有地下水资源,并积极进行回灌的基础上,再以人工制冷去补充天然冷源的不足部分。第三种类型:没有地下水源的地区,可以选用人工制冷。第15条深井一、新建厂在设计和建设深井时,必须同时考虑回灌。二、在城市工厂较集中区开凿深井,取用同一水层时应注意井位的合理布置。其井距一般在150~200米或按当地有关部门的规定。三、深井的井泵出口管道上应装设温度计、压力表、流量表和有关阀件。井筒材料应采用钢管或铸铁管。四、深井水泵一股采用立式多级离心水泵和深井潜水泵两种。五、深井口灌水源,水质标准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其值可参照表20选用。
饮用水水质标准
六、根据深井的结构、地质及地下水层流速的具体情况.深井回灌方法可采用负压回灌,压力回灌和冷却塔加压回灌。在回灌管道上必须装设压力计、流量表及有关阀件,控制好压力及回灌量。并制订回灌技术操作规程。七、深井回灌应注意灌、用水量基本平衡,并尽量做到多灌少用。八、深井水的排放温度以不低于24-26℃为宜。并考虑一水多用,排放的水还可作冷却水或其它用水。第16条人工制冷设备一、具备电能条件的单位,可选用压缩式制冷机(如活塞式、离心式、螺杆式)。制冷量在30-50万千卡/时以内者,可选用冷水机组。二、在以蒸汽为能源的人工制冷机中,应优先选用漠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蒸汽压力在3公斤/厘米2以下时应选用单效溴化锂制冷机,蒸汽压力在4公斤/厘米2以上时应选用双效溴化锂制冷机。其技术性能规格见附录20。三、具备蒸汽余热条件和地表水直接作冷却水的单位也可选用蒸汽喷射制冷机。四、当地表水水质符合制冷机冷却水水质要求时,应首先采用地表水作为制冷机冷却水。五、采用冷却塔作为循环冷却水时,应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冷却塔之间以及冷却塔与建筑物的净距离一般在3-4米。选型时应注意冷却塔的效率及温差,以符合制冷设备冷却水的工艺要求。冷却塔的补充水量应根据冷却过程中的消耗、蒸发损失和风吹损失来确定,一般为冷却水量的3~5%。第17节冷冻送、回水管道的敷设一、冷冻送、回水管道一般以埋地敷设为宜,但最好要有保温防潮措施,使冷冻水及回水的管道首尾两端的温差不大于1℃。二、冷冻水使用后应回收至制冷站,以地下敷设铸铁管重力回水为宜。回水量必须在98%以上。三、冷冻送、回水管道内的流速一般选用:冷冻送水管道;直径小于250毫米时:1.5~2.0米/秒直径大于250毫米时:2.0-2.5米/秒冷冻回水管道;重力自流回水:0.8-1.0米/秒冷冻水泵出水管道;直径小于250毫米时:1.5-2.0米/秒直径大于250毫米时;2.0~2.5米/秒冷冻水泵汲水管道;直径小于250毫米时:1.0~1.2米/秒直径大于250毫米时:1.2~1.6米/秒冷冻室外长距离管道;直径小于800毫米时;0.5一1.0米/秒直径大于500毫米时;1.0~1.6米/秒四、冷冻送、回水管道设在地下时坡度一般选用:冷冻送水管道;不小于0.3%冷冻回水管道;不小于0.5%五、架空管道的支架间距可按下式计算:L=式中L-支架间距(米);g-l米管道的重量,包括管子自重、保温层和管内介质的重量(公斤);w-管道的截面系数;W= D为管子外径(毫米);d为管子内径(毫米);
R-管材的容许弯曲应力(公斤/厘米2)。(钢管一般采用300公斤/厘米')支架间距还必须满足最大挠度个于1/1000的要求。跨中最大挠度按下式计算:F=315GL4/105EJ式中f-跨中最大挠度(厘米);g-l厘米管道的重量,包括管子自重、保温层和管内介质的重量(公斤);L-支架间距(厘米)。E-管材的弹性模数(钢的弹性模数为2106公斤/厘米2);J-管道横截面的惯性矩(厘米4)。在一般情况下管道支架间距可参照表21采用表21管道支架间距
注:1、当管子外经或壁厚变化时,上表所列支架间距应作适当调整。2、支架基础应作建筑结构计算,不允许下沉或支架歪斜。
六、制冷装置管道的油漆保温1、为了区分管内介质,管道表面涂漆颜色一般规定可同参照表22采用。表22各种管道标色标准
注:Dg150毫米以下的管道色环宽度30毫米,间距1.5-2.0米,Dg150-300毫米的管道,色环宽度50毫米,间距2.0-2.5米;Dg300毫米以上的管道,色环宽度70毫米,间距2.5-3.0米。2、为了表示管内介质流动方向,在管道交义处、干管与支管连接处、干管进入车间处,宜有表示介质流动方向的箭头,若管内介质有两个流动方向,则应标出两个相反方向的箭头。箭头一般漆白色或黄色。3、冷冻送、回水管道在投入使用前,必须做好保温层。架空管道一般采用聚苯乙烯硬泡沫塑料套管,膨胀珍珠岩、硅酸铝纤维作保温材料。表23选录了一些保温材料的性能,供设计时参考。表23管道的保温层材料
γ (公斤/米2)
λ(千卡/米?时?℃)
c(千卡/公斤?℃)
s(千卡/米2?时?℃)
Ч (克/米?时?毫米水柱)
4、外保护层采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容重宜在800-1500公斤/米3的范围内;(2)耐压强度不小于8公斤/厘米2;(3)导热系数在50℃时,不超过0.3千卡/米?时?℃;(4)区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5)在干燥、温度变化和轻度振动后,不致产生裂纹或脱皮现象。5、保温层厚度可按下式近似计算:δ=2.75 D1.2×λ1。35×t1.73/q1.5式中δ-保温层厚度(毫米);D-管道外径(毫米);λ--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千卡/米?时?℃);q-保温后管道允许最大散热量(此值根据不同要求,可预先确定,一般也可取100-200千卡/米?时);t-管道的表面温度(℃)。保温层的厚度也可参照表24选用。表24管道的保温层厚度
第六章蒸汽采暖第18条 加热器计算冬季缺热或值班采暖的车间,当设有空调系统时,一般采用集中加热形式。分级室、布机整理车间可采用加热器、热风器、吊管等加热设备。选用加热器时宜采用光管加热器。光管加热器的加热面积按下式计算:F=Q/K(tp-tP')式中 Q-加热空气所需要的热量(干卡/时);tP--热媒的平均温度(℃);tP'-空气通过加热器的平均温度(℃);tP'=(t1+t2)/2t1--加热前的空气温度(℃);t2--加热后的空气温度(℃);K―光管加热器的传热系数(千卡/米2?时?℃)K值可参照表25选用。表25光管加热器的传热系数(千卡/米2?时?℃)
第19条 蒸汽压力、流速的选用采暖应充分利用余热、地热。选用饱和蒸汽作热源时,最高压力不大于3公斤/厘米2表压。管道推荐流速可参照表26选用。计算管道损失时取10%附加量。表26采暖蒸汽管推荐流速 (P=3表压 管壁粗糙度K=0.2毫米)
第20条 生产用汽和采暖用汽在设计中应加以区分,管网各自成独立系统。第21条 管道的敷设应考虑经济实用及技术上的可能性,一般沿附房内墙架空敷设,少用地沟管。管道坡度取0.003。管路上必须安装流量计。第22条管道运行时产生的凝结水要依靠疏水器排除。改疏水器应装在管道上所有低位点。凝结水必须回用,回用量应达到80%以上。第23条 管道膨胀的补偿应尽量利用系统中固有的弯曲,不能补偿部分一般采用方形伸缩器。伸缩器距离可参照表27选用。表27 方形伸缩器固定点之间最大距离(米)
第七章 空调自动控制第24条 空调自动控制主要是为了节省能源,稳定车间的温湿度。有条件的车间可考虑采用适当的自动控制。第25条 装有变风量的空调系统,可采用单环自控,充分发挥变风量设备的节能效果。第26条 自动调节系统应力求简单可靠。仪表的选用配套要结合纺织厂特点,经济实用。第27条 全年温湿度控制,可按季节给定值人工切换进行自控。
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面向顾客,持续改进,实施品牌战略,必须是
网址:http://www.wxrb2.com
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
经编未来 无限可能
网址:http://www.run-yuan.com/
青岛云龙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云展云舒,龙行天下 并人间品质,梳天下纤维
网址:http://www.yunlongfj.cn/
黄石经纬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印染机械 首选黄石经纬 印花机 丝光机 蒸化机
网址:http://www.hsjwfj.com/
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产品稳定性,宜昌经纬纺机QC小组喜获优秀奖! 青岛宏大与许昌裕丰成功签订8.4万锭托盘式自动络筒机,携手挺进新疆 我国面料对东盟北美出口均有所增长 整个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重要方向 立达最新纺纱箱S35有效节约原料
重庆金猫携多种新产品参加本届ITMA亚洲展 业务量同比增长超70%,经纬榆次逆势而上靠什么? 壕砸1.3亿收购美国一家大公司,已购的徳司达年狂赚1亿美元,浙江龙盛真牛! 管理创新是纺织行业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中棉行协赴武汉调研,当地纺企大佬齐“上诉”!棉花“抛储”是焦点!
震惊!曾投资百亿上演“空城计”、今半年产值4个亿!咸阳纺织业强势回归,“梦桃精神”永存! 沭阳县纺织产业“织”出“强县富民”产业链 咸阳纺织业回来了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年中报告:保持增长效益持续改善 纺机人,生意再难做,深耕自己的行业也比转行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