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正文

看发达国家纺织企业信息化进程(二)

来源:无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纺织企业以因特网为依托,形成快速反应系统(QR),纤维、纺纱、织造、染整、服装和设计、制造、销售形成一套完整的生产营销体系,使传统纺织工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如英国贸易和工业部针对英国100多家纺织品公司进行访问的统计结果,92%的受访公司设有行销网站,比例高于英国其他产业公司以及德国和法国的公司;95%的公司使用电子邮件,比英国87%的企业电子邮件的使用率高;25%的行销网站可用来下订单,将近44%的公司计划两年内使客户可上网查询产品存货量或下订单。调查称,纺织厂商信息化的主要动机是改进对客户的服务,改善信息的管理和沟通。2/3的受访公司通过信息化,改善了公司的服务质量,1/4的公司提高了生产效率。
与这些企业相比,我们的差距体现在两方面:
(1)应用水平的差距
信息化建设不能仅仅着眼于信息技术本身,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积极推进、企业积极响应、配套的应用基础环境积极跟上,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的经验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就企业而言,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90年代以来,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我国纺织企业现代化管理在市场化与信息化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是与国外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理念、组织、方法、手段、人才及技术等方面。
(2)技术水平的差距
对于监测系统,去年北京国际纺机展参展产品,基本反映了当前的最新技术,国内外产品存在较大差距。国外参展产品占多数,如比利时巴科(BARCO)公司、瑞士乌斯特(ZELLWEGERUSTER)公司、意大利法尼(FA.NI)公司、意大利洛菲(LOEPFE)公司、印度普莱米(Premier)公司等的产品,具有较高技术水平,性能可靠,在国外有较大用户群,对生产设备要求较为严格。国内厂商大多数搞监测装置,有些研制了监测系统,但形成产品的不多。
自动控制技术也是这样,应用系统采用的绝大多数是国外的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国内厂商的优势只在软件。
国外ERP软件成熟度高,包含完整的管理思想,功能齐全、标准化程度高、都已经实现了商品化,像SAP、ORACLE、INTENTIA等在世界上拥有较大的用户群。但要适应中国纺织企业的规模、适合行业的应用特点、满足不同企业的差异性需求、符合国内的管理规范和使用习惯、在本地化方面,要做大量的工作,在成功应用于若干国内试点企业之后,才能推广。因此,国内外管理软件在高端产品上有差距,中低端各有特点,国内软件产品二次开发和实施服务有优势。
在CAD领域,国内产品有很强的竞争力,国外在某些新技术方面领先。如CAD系统中近年来开发出多种有关服装悬垂性能的模拟方法,以预测服装由二维设计图样变化到着装后的三维真实形状。云纹处理在印花CAD系统中技术难度较大。国外产品的云纹处理能形成规范化操作处理,最终的云纹效果不受操作人员对印花工艺熟悉程度的影响。国外的织物组织CAD系统能够根据用户提供的样品,经过扫描和处理分析,设计出完全与来样相同的织物,而不必通过人工分析,反复对比。

1  
阅读数量(71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