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正文

我国汽车内用纺织品生产企业亟待加强技术创新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目前,我国汽车内用纺织品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专家认为,我国汽车内用纺织品生产企业亟待加强技术创新。

  我国在汽车内部采用织物作为装饰的历史还比较短。以前,我国车辆内饰材料基本是人造革,中低档车辆以传统油漆为顶棚。只有进口的车辆才使用织物作为内饰材料。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才出现第一家汽车座椅面料生产厂,到目前全国己有数十家车辆内饰面料生产厂。现在,车辆内饰材料中织物己占50%以上。一些中低档车辆虽然仍是以人造革面料为主但也在逐步使用纺织面料 而且有增加之势。中高档车辆尤其是轿车和客车,纺织面料已经作为基本内饰面料取代了人造革,不仅用于座椅面料,而且用于车顶棚、侧立柱、门护板遮阳板等的包覆面料。

据《中国纺织》报道,从纵向上看中国汽车内用纺织品产业取得了明显进步。这主要表现在国内汽车内纺织企业的生产规模、产量、外资引进、销售额、出口业绩、配套能力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但在横向上中国汽车内纺织品与国际上大的比较成熟的专业公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理事长朱民儒介绍,由于纤维产能过剩及亚洲廉价品冲击,西欧汽车用纺织品生产厂家正受到价格压力。同时汽车制造商对汽车用纺织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纤维可回收再生、改进安全性、减轻汽车用纺织品重量,使每辆汽车使用的纺织品小于11公斤,以便节省燃料和有利回收。汽车业者要求廉价质化、交货期短、供货商有稳定的研究和开发技术、皆促使纺织业者积极投入研发,寻求新设计理念及新材质的运用。

目前,国内产品还没有达到环保上的要求,现在国外已经做到了在生产过程中也是环保的,虽然很多产品在使用中是没有污染的,但是在生产过程中是有污染的。只要是按照指标做的,一般成品是没有污染的只是在生产中部分工艺会对环境带来一些污染。譬如说在我国,海棉粘合是用火焰烧的,要把PVC的膜烧掉,自然产生很多烟,会对环境产生很多污染。现在国外是用一种PUR胶,使用后不需要再做整理,这种胶不含有害物质,对环境没有污染。

据他介绍,国内的一些汽车厂家在选择车用纺织品时,主要考虑价格因素,主要是要求价格低,在其他标准上没有严格要求;国外的制造商一般比较重视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否有这样的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等这些评估下来以后才是看价格,国内的一般企业主要是价格;而一些合资企业就不是只注重价格,而是通过一系列综合评估才能够选用。

朱理事长认为,合资企业由于受引进产品技术许可的制约,外方不让中方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使中方失去了产品开发的自主权,很难消化和吸收引进产品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空心化”问题非常严重。导致许多合资企业产生依赖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外方有在市场上销售得好的品牌产品,企业无须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就可以在短期内获得较大的利润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依赖的习惯和短视行为必将使企业丧失产品开发的自主权,从而逐步丧失自主开发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选择正确的合资模式确立自主开发产品的信心,从合资双方共同发展的利益出发,探索双方双赢的可能性,走引进--消化--自主开发的道路。


1  
阅读数量(43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