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正文

常德纺机的创新与发展之路

来源:无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常德纺机是中国纺机集团旗下的一个专件生产企业。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一批批常德品牌的摇架和经编机新产品接连不断地推向市场,企业效益和知名度也迅速提升。这些成绩是怎么取得的?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呢?请看———
  近年来,常德纺机坚持不懈地推进企业创新,促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在彻底消灭了5400万元巨额亏损之后,于2000年至2002年连续三年取得每年获利超过2000万元的好成绩。今年上半年,又一鼓作气,实现工业总产值2005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1.8%;实现销售收入17553万元,同比增长125.4%;实现利润总额2557万元,同比增长255.6%,出口交货值1243万元;同比增长161.7%。第一次用半年时间超额完成全年主要经济计划目标,创出建厂37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专精特优”做足产品文章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企业间技术水平的差异在不断缩小、商品的利润空间在不断压缩,企业要保持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就必须保持核心技术竞争能力和专业化特色。常德纺机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产品的“专、精、特、优”上下功夫做文章。咬定一个专件(摇架)和一个特色机械(经编机)不放松,坚持把摇架做专做精,坚持把经编机做优做强。企业每年投入产品研发经费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在两大产品的开发上,瞄准世界水准,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促进产品的开发和技术进步。几年来,针对两大系列产品改进和使用新工艺50多项,完成技术攻关30多项,从而使产量、质量大幅提升,成本大幅降低,新产品开发以超常的速度推进。2001年至2003年上半年,公司累计完成新产品试制项目42项,不少新品推出后当年受益,使新产品开发的投入产出比迅速增长。今年上半年,新产品产值达1.06亿元,占总产值的52.9%,新产品开发投入产出提高到1比20的水平。目前,常德摇架和经编机因其良好的性价比和完善的服务在市场上已牢固树立起第一品牌形象,其中摇架已发展形成拥有7大系列29个品种,能满足棉、毛、麻、丝、绢各类纺纱设备配套要求,市场占有率已高达70%。经编机也发展成为具有当代国际水平的较高档次的各类特里科高速机型、拉舍尔双针床机型、贾卡提花机型等4大系列30多个品种。
  在摇架产品开发中,根据棉纺工艺生产特点,研制并推出了YJ2-142C新型棉纺细纱弹簧加压摇架,它具有摇架手柄掀起定位机构角度大,便于平车清理和机上调整摇架隔距,摇架前中后加压结合件可自调匀整压力,成纱质量高等多种优点。产品投放市场后,在许多纺织企业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它的良好使用性能被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产品销量不断攀升,仅今年上半年销售就超过37万套。在经编机的开发过程中,结合国情,反复论证比较,将其定位在性能适中(每分钟2000转左右)、价格适中(比进口同类机型价低一半)、便于用户操作、保全的基准上,进行设计并不断改进完善。近两年,按照这个定位模式引导性开发出的KS系列高速经编机品种,很快博得用户的青睐,成为市场旺销产品。2001年起,常德纺机新设计的一种优化毛绒成圈结构并富有操作人性化特点的、可生产长绒、短绒织物及“空调被”的E2281型双针床经编机,成为引导市场的品牌产品之一。
  技术改造提升竞争能力
  近年来,常德纺机以超常的速度,不断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使企业整体实力有了显著增强。
  为顺利推进摇架做精品、经编机上水平的国家级技改项目,常德纺机选定既具有最新技术水平,又适合企业特点的项目安排投资,技改费用从2001年的800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1900万元,今年上半年又完成1500万元。随着技改项目的陆续完工,使企业装备技术水平发生根本性改观。其中,摇架项目已完成新建自动化滚发黑线、吊发黑线、滚镀线、挂镀线等表面处理工程,增添了多工位冲压机床和弹簧生产线设备,实施了摇架供电供气系统改造。经编机项目完成了总装车间厂房、冷作车间厂房和热处理工段厂房改造,添置了一批加工中心、数控机床、线切割机床、大型切削机床等高精尖加工设备。
  与此同时,企业充分利用产品开发、技术进步奖励制度的激励机制,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管理部门的聪明才智,利用闲置旧设备,自行设计制造,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试制成功一台高精度数控针槽铣床,投入运行至今,加工质量完全达到技术要求。
  此项成果,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对经编机关键部件的质量保证起了决定性作用,并为企业节约300万元资金。去年,常纺机还针对制约生产的瓶颈,自行研制成功一台经编机长相件数控钻床和经编机专用编花凸轮仿形磨床、一台经编机专用导纱帽滚轧机,节省设备采购费约100万元。
  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常德纺机整体实力大大提高。目前摇架产品在外观和压力等性能指标上可与国际一流品牌并驾齐驱,产量从技改前的日产4000套提高到现在的日产近15000套;经编机等主机生产质量稳定提高,每月成台产量比2001年增加了一倍以上。
  企业管理提炼企业效益
  这几年,常纺机在依靠增产增效的同时,通过不断加强各项基础管理精心提炼企业效益,确保了企业盈利能力更为坚实。
  首先是严格财务管理,提高资金运作水平。上世纪90年代末,常德纺机由于受宏观压绽政策限制、纺机市场滑坡等因素影响,造成大幅度亏损,其中,一大批难以处置的应收账款和采购预付款产生的资金管理不善的问题成为企业的心病。为彻底根治这个病症,2000年开始,企业从强化财务管理着手,在销售与采购上加强内控管理,使资金运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资金的再生能力大大增强,应收账款周转率从前几年的2.09次提高到2002年的6.67次,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前几年的172天减少到54天。
  二是严格执行“比价采购”、“招标采购”、“厂家直购”、“集约采购”等规定,使采购成本逐年下降。尤其是对大宗材料采购更是货比三家。比如,2001年在采购年耗量上千吨的摇架冷轧薄板时,经反复比价,迫使供方每吨降价400元,当年使该项业务减少支出70多万元。摇架一种紧固用零件,通过外委专业厂家生产比企业自制每件套节省0.58元,今年按年产400万套计,可节约费用230多万元。经编机配用的各类专件,经过比价采购,最终每台套节省1.8万元,包装箱亦通过改进设计使每台减少费用上千元,整台成本因此下降7%,按年产300台计,每年节约成本近540万元。
  三是坚持狠抓节能降耗,促进降本增效。首先是抓住关键,把节能降耗的重头戏放在对耗能大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同时强化管理,坚持对各生产单元的能耗指标考核,促使能耗资金占生产总成本的比率不断下降。今年上半年,每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由去年同期的标煤0.28吨减少为0.13吨,能源消耗金额占总成本比例由去年同期的9.54%减少为3.6%,节约能耗资金700余万元。
  改革改制共创美好明天
  常德纺机由于历史的原因,是个偏离城区20多公里,社会服务自成一体的独立工矿区。建厂30多年来,生产和生活已形成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按改制重组主辅分离的要求,工厂原来从事非经营性工作的人员将不能进入新组建的有限公司。这样一来,自然而然地导致了相当一部分职工在股内股外去留问题上心存疑虑,他们担心自己的切身利益受损,一时议论多、情绪多。针对这种不稳定因素,厂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把思想统一在改革改制应该求稳务实的观念上。公开向干部群众宣布:在常德纺机范围内,改制后不论是股内公司,还是股外存续企业,都将坚持一套班子,一个司令部,同一片蓝天下,同享一样阳光。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思想工作,消除了群众的顾虑,心平气和地服从了改制安排,企业没有发生一起因改制问题引起的闹事不稳定现象。
  改制一年半以来,由于妥善地解决了公司与存续企业之间的各种关系,确保企业改制后不出现新的亏损企业,使整个常德纺机一直处在和谐奋进、共图发展的良好状态,股外企业500多名职工工作照常,收入不减,与股内员工一道精神饱满地工作、生活,共享常德纺机发展壮大的喜悦。
中国纺织报 王丽媛 徐红

1  
阅读数量(46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