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正文

纺织企业应高度重视“后配额时代”的贸易壁垒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专家认为,明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将全部取消,但“后配额时代”并不必然带来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自由化,纺织企业将会遇到更多的贸易壁垒,对此,纺织企业应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自古以蚕桑丝绸著称的浙江省近20年来迎来了纺织业勃兴的黄金年代,据杭州海关统计,2003年全省纺织服装出口企业4176家,占全国总数的14%,出口金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665家,占全国的20%,全行业出口总额约为146亿美元。纺织工业已成为浙江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中国轻纺城所在的纺织大县绍兴是浙江也是中国纺织业的缩影。这里拥有3万多台织机,近20万名纺织工人,4600多家纺织企业,2003年纺织业总产值647.5亿元,销售628.9亿元,自营出口22.3亿美元,织品外销率达到75%。绍兴县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局长施平平说,最近几次交易会的情况表明,许多外商现在采取“持币观望”的政策,“因为明年的市场局势并不明朗”。而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发布的首辑《浙江省对外贸易预警报告》则称:“后配额时代”并不必然带来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自由化,纺织品服装贸易保护势力将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非配额措施抵制纺织品服装贸易自由化。

  事实上,各种抵制措施已经开始。今年6月17日,欧盟委员会发布立案公告,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化纤布进行反倾销调查。中国是欧盟化纤布的最大供应国,市场份额在35%左右,而浙江又是出口第一大省,本案涉案商品调查期从2003年4月1日到2004年3月31日,全国向欧盟出口化纤布4.47亿美元,其中浙江占到了77.9%,为3.48亿美元。而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署进口管理局5月3日也发布公告宣称,正在考虑改变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反倾销调查单独税率审查政策,国内专家认为,政策一旦改变,将抬高中国企业应诉反倾销的门槛,变相地剥夺或限制了企业应诉的权利,同时,也增加了裁决的随意性和中国企业承受高倾销税率的潜在危险性。

  但对于众多企业来说,“后配额时代”似乎遥遥无期。据了解,由于化纤产品价格低廉,在国内外一些欠发达地区还有很大的市场,一些企业仍旧对赚取薄利乐此不疲,只顾埋头拉车,不管抬头问路,至于“杞人忧天”的事,政府会去做。记者今年9月参加首届中国(绍兴)国际纺织论坛时,曾走访了几家参展的企业,他们对于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采取的是“看到红灯绕着走”的态度,发达国家市场进不去,自然有第三世界国家市场。浙江省外经贸厅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韩杰说:“许多浙江纺织企业并不重视‘后配额时代’的风险,还是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大概要碰上了贸易壁垒才会意识到问题。”

  韩杰分析说,浙江纺织企业在“后配额时代”将会遇到更多的贸易壁垒:由于我国入世时是非市场经济地位,美国、欧盟仍然可以对我国出口产品采取救济措施、特保措施和纺织品特保措施,而浙商正在努力开辟市场的发展中国家也害怕中国纺织品的倾销,主张延长纺织品配额的《伊斯坦布尔宣言》的签字国中,有不少发展中国家。

  在浙江的许多印染企业还是依靠工人经验配置颜料,面对这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企业往往忽视技术应用,生产出来的面料经不起国际上相关标准的检验,只能归入差等面料行列,频频在绿色壁垒碰壁。今年上半年,有一个意大利采购团来绍兴采购,当地企业提供的纺织品全部不符合他们的标准,面料中存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超标,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许多企业试图在发展中国家市场挽回在发达国家碰壁造成的损失,但从1995年到2003年间,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加入反倾销行列,在立案数上基本与发达国家持平,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立案和采取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并不是人们熟悉的美国,而是印度。

  而单纯的价格优势也已经把利润空间一再压缩,据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统计,从2002年开始,以全省对美国纺织品出口情况为例,从2002年到2004年初,出口数量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而价格增幅则出现了负增长,其中服装出口价格增幅出现了两位数的负增长。浙江省经贸委纺织行业办主任王晓光认为,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浙江编织服装业发展过快,投资迅速扩张,导致生产能力和规模过剩。今后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优势地位,必然抓紧抛弃规模扩张的陈旧模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依托,合理规划,统筹布局,继续加强建设有特色的区域块状经济。也有专家认为,浙江纺织企业应把品牌建设作为大幅度提高附加值的途径。政府要在政策上鼓励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的投入力度,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构建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模式,提升纺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档次、售后服务和品牌上下功夫,提高浙江纺织业总体竞争能力。

  浙江省外经贸厅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韩杰告诉记者,从政府层面看,当务之急是建立贸易摩擦和投资预警机制。浙江省外贸部门将建立“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机制。“海”指的是借鉴香港贸发局的经验,建立一些境外信息机构、办事处和浙江商会,团结当地浙商,应对贸易纠纷。“陆”指的是完善省内机构,加强国内与境外公平贸易机构和行业协会的联系,提供快速反应机制。“空”则是指建立信息网络,编制外贸预警信息和工作指南,无偿向企业提供,指导企业应对贸易摩擦。据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已议定将“中国编织服装商贸信息中心”建在杭州,这对促进浙江省纺织业信息化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1  
阅读数量(60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