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正文

“十五”调整重点

--纺织工业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一、目标
  增长速度:年均增长速度为6.5%,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2678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4300亿元;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由2000年的1210万吨提高到2005年的1425万吨,人均纤维消费量由6.6千克提高到7.4千克;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由2000年的520亿美元提高到2005年的700-750亿美元;衣着用、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的比重:由2000年的67%、20%、13%调整到2005年64%、21%、15%;劳动生产率:2005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5万元,比2000年提高40%;科技进步贡献率:2005年达到50%以上;节能降耗:每万元产值能耗2005年比2000年降低15%;节水:2005年纺织印染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30%左右,印染行业百米耗水量由3.6吨降到3.0吨左右。
  二、发展和调整的重点
  1.技术和产品结构调整。“十五”期间,纺织工业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纺织机械:要根据纺织工业产业升级和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结合36项关键制造技术的攻关,做好化纤、纺纱、织造、针织和染整五个方面50项重点纺机产品的开发研制。开发研制大容量、短流程、连续化的聚酯装置和涤纶、腈纶、氨纶、粘胶成套设备;研制新一代清梳联合机、精梳机组、细络联合机和新型纺纱设备。
  2.组织结构调整。为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挑战,要继续支持优势企业、出口骨干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按经济规模组织生产,提高生产集中度,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强产品开发与设计、市场营销与服务两个重要环节的建设,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通过调整,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3.区域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鼓励东西部地区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4.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纺织工业是竞争性行业,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大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通过调整使国有资本以价值形态得到流动,提高国有资本的投资效益。国有大中型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的,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等形式,改组为股份制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5.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推动工业化的重要手段。传统产业在加快改造、产业升级过程中,必须加快推进信息化,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1  
阅读数量(99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