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纺机新闻 >正文

我国应大力发展生态纺织品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近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法规和标准,对进口纺织品实施安全检测,限制了非生态纺织品的市场流通和消费。生态纺织品标准(Oko-Tex Standard 100)的产生,更在国际贸易中掀起了一股'绿色浪潮'。这对纺织品出口占世界第一位的我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必将对我国纺织业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一、国际生态纺织品标准概况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十几种生态纺织品标准,如MST(通过了有害物质测试的纺织品)、GUT(环保型地毯协会)、ECOMARK、CLEAN FATION  等,但是目前国际上较有影响,使用最广泛、最具权威性的生态纺织品标准是Oko-Tex 100。该标准是1991年由奥地利纺织研究院设计,由国际纺织品生态学研究与检测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and Testing Inthefieldof Textile Ecology)颁布。与我国现行纺织品标准相比,Oko-Tex 100 显著的先进性体现在该标准对纺织品中的生态毒性物质的限量和相关指标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修订后的2000版更强化了安全性要求。
  Oko-Tex 100标准首次引入了生态纺织品的概念。所谓生态纺织品是指采用对周围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合理利用原料并生产出对人体健康无害的产品。
  Oko-Tex 100标准规定的主要检测项目及有害物质包括:pH值、甲醛、重金属、杀虫剂、五氯苯酚(PCP)、禁用染料、色牢度、有机氯载体及挥发性物质释放,同时还规定产品不得有发霉、高沸点汽油、鱼腥、芳香烃和香水等特殊气味。
  该标准目前是欧洲经销商和服装企业自愿遵循的标准,并非政府强制性规定。今后标准中的部分或全部项目有可能被政府作为强制性规定,或增加其他新的指标。欧洲一些领先市场潮流的零售商已开始推出了' 绿色服装'为主体的营销活动,只经销拥有Oko-Tex 100等环保标准标签的织物及服装,拥有环保生态标签的纺织服装将逐渐成为欧洲市场的主流。
  二、我国纺织业存在的主要差距
  1.环保意识和观念淡薄
  面对已经到来的绿色浪潮,我国纺织业缺乏足够的敏锐性,对于生态标准和生态纺织品的概念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从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还没有真正意识到环保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产品绝大部分是按照现行国标生产出的非生态纺织品,已不能完全满足国际市场的新需求。
  2.环保法规和标准不完善
  我国的纺织标准是参照前苏联的纺织标准制定的,产品标准是按照纤维原料、织物组织机构及加工工艺等分类,主要是为了对纺织企业的生产实践进行指导,同欧美国家的产品标准相比,对最终消费者的实际使用要求考虑得不够充分,因此产品标准的重心应从指导生产上转移到适应消费上。另外,在检测项目方面与国外标准也有很大差别,尤其是对产品内在质量(如色牢度、缩水率等)的要求低于国际标准,且没有规定有害物质项目的检测。
  3.环保技术和措施不健全
  纺织品从产品开发、原料采用到染整加工及废弃物的处理都没有充分考虑对周围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特别是印染行业一直是制约我国纺织业发展的瓶颈,生产设备陈旧,管理水平较低,工艺和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造成产品和环境污染严重。
  三、我国发展生态纺织品的措施
  1.加强环保意识宣传并制定相关环保法规
  有关部门应加强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的宣传,使纺织企业和消费者真正具有环保意识。政府应制定并完善有关环保法规,从法律上强制性地促使纺织企业改进技术,从事清洁生产,使国内企业生产出有益于健康与安全的产品,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注重国际技术标准和法规的变更动态,加快对国际标准的研究和消化速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损失。
  2.制定并完善纺织品生态标准
  为与国际标准接轨,当务之急是制定相应的纺织品生态标准,并设立专业权威的国家检测机构。我国于1998年先后发布了GB/T17592、GB/T17953、GB/T2912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重金属及甲醛的检测方法标准,但这些方法标准目前还难与国际最新发展的相关技术接轨,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检测技术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上,需重点研究解决样品净化、回收率和精密度低等关键技术问题,否则将直接影响使用。此外,我国在纺织品杀虫剂、有机氯载体、有机气味等项目检测技术及标准上的研究也很不成熟。因此,应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加强生态纺织品检测方法的研究,并注重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加快我国纺织标准版本升级步伐,以对我国纺织品的生产和出口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3.研制和开发我国的生态纺织品
  为了使我国纺织品达到Oko-Tex标准中所规定的不含或限量毒性物质,必须要求从纤维的取用、生产过程和纺织品的废弃处理都尽量做到无污染。首先应从原料上加以控制,采用绿色环保型纤维为原料,如彩色棉纤维、麻类纤维、Lyocell纤维、Tencel纤维、甲壳素纤维、聚乳酸纤维PAL等。我国纺织业应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上最新产业技术和信息,将最新的绿色技术应用到纺织品的生产加工中。
  同时,应改善染整加工技术,增加科技投入,加大技术革新的力度。努力开发采用无毒、易降解的染料和化学助剂;采用少污染、无污染工艺如生物酶处理技术;提倡涂料印花、喷墨印花、数字(码)印花、转移印花以及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无水染色法)工艺等;'免烫'整理应积极采用多元羧酸型无醛整理剂如BTCA;有效做好空气净化和排出企业前的印染废水净化工作,以使产品真正具有绿色品质。
  4.积极申请ISO14000国际标准认证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当今国际上最权威、最广泛、最具影响的环保标准之一。该标准是环境管理体系和原则的建立与实施,也是与其他管理体系协调的指南。推广ISO14000认证,可以帮助和促进企业实现从产品设计、生产过程、消费、直至产品失去使用价值后的消亡全过程的每个可能产生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的环节进行控制,使企业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顺应市场潮流的生态纺织品,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1  
阅读数量(55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纺机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