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纺机新闻 >正文

配额即将取消 纺织服装业发展驶上“快车道”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2005年应是值得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史册上浓墨渲染的一年,因为这一年,高悬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头顶上那把锋利无比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设限国设立的纺织品配额限制将会随着WTO《纺织与服装协定》最后阶段的推进实施而告别历史舞台
  WTO有关纺织品配额的规定
  在“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推动下,新的《纺织与服装协定》取代了以往《多种纤维协议》。新协定以各设限成员国附件所列产品的1990年总进口量为基数,按比例逐步取消附件所列四组产品:毛条和纱、机织物、纺织制品、服装的配额限制,对尚未取消限制的产品逐步扩大进口配额。由于中国是在2001年12月正式加入WTO的,因此中国只能享受第三、第四阶段的份额增长。配额设限国主要分布在美国、欧盟、加拿大、土耳其等国家,日本、香港不在设限之列。
  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结构
  作为最早市场化的行业之一,纺织、服装业很早就参与了中国的对外开放,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显示了较强的比较优势。2003年,中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分别占世界的13.51%和20.56%,是世界第一纺织、服装出口大国,并把第二名远远甩在身后(见图1)。2003年,日本、香港、美国分列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前三位,所占份额分别为23.7%、23.5%和14.9%。由于日本对中国没有配额限制,中国的纺织品在日本进口市场上已占据了72%的份额,而香港的进口份额65%来自中国大陆,这两个国家和地区的增长空间已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将目光投向美国这个消费潜力最大的国家。
  美国取消配额对中国的影响
  由于协议制定的配额取消比例并没有针对金额,只是针对数量,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从保护本国、地区产业的角度考虑,无一例外地集中将低价值的纱线和织物放在了初始阶段,而尽可能把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制成品、服装配额取消推后。因此,服装等相关产业在2005年第四阶段将会享受由此带来的出口市场的扩张,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我们以美国分阶段取消配额的安排为重点研究对象,并推广到其他设限国和地区。随着中国加入WTO,因而享受到了第三阶段18%的配额增长。从2002年开始,中国纺织品出口在对美、欧盟出口大幅增长的带动下实现了强劲的增长,2002年、2003年分别同比增长16%、27%,远远高于1996~2001年年平均增长率6.2%。可以说,配额增长是中国出口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因素(见图2)。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美国在前三阶段配额取消主要集中在低值的纱线、织物及制成品范围,中国对美服装出口的增长低于同期纺织品出口的增长。
  据统计,目前,已取消配额的产品只占美国配额产品金额的16%,大量高关税产品的服装配额中剩余的84%集中在2005年取消。2005年剩下的占总金额84%的服装及相关产品配额取消,中国对美的出口市场尤其是服装领域将会有很大突破。我们粗略计算一下,假设2001年到2003年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的增量计26.25亿美元全部是由第三阶段配额取消带来的,由于这块增量只占了美国配额金额的7%左右,到2005年潜在的增量应该能达到367.5亿美元。美国如此,欧盟、加拿大也是如此。据推算,配额完全取消后,中国的纺织、服装潜在市场增量会在1000亿美元左右,这是中国2003年纺织、服装出口总额804亿美元的1倍还多。尽管这只是理论上的推断,但是这个数字蕴含着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巨大市场空间。
  配额取消后的不利因素
  在面对配额取消后更加公平竞争环境的同时,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也给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增添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反倾销”案件的增多———配额的取消,意味着广大纺织、服装企业要由第三方的数量控制监督变成市场的自发调节,同时也面临着设限国更多的反倾销调查。“反激增”条款的应用———《纺织与服装协定》后附加的“反激增”条款仍然保留了临时性的数量限制进口措施,即使取消了纺织品“配额”限制,美国还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中国纺织品输美数量。技术壁垒的广泛推行———关税的降低、数量限制措施的取消为中国纺织品长驱直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同时也助长了非关税、非配额限制措施的蔓延,技术壁垒对中国产品尤其是纺织品出口设置的障碍不容忽视。

出处:证券市场红周刊 

1  
阅读数量(41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纺机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