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纺机新闻 >正文

2005年纺织业“蛋糕”究竟有多大?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全球纺织品配额即将寿终正寝

在刚刚结束的无锡“2004中国纺织品论坛”上,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向国内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业界正式通报,全球纺织品配额将按既定的时间表于2005年1月1日正式取消。这一信息是与会的300多家企业代表最为关心的,他们需要知道确切的消息,以便对明年新形势下如何安排生产心中有数。

然而说心中有数又谈何容易。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长期受到抑制的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一旦出现“井喷”式增长,将很有可能招致针对中国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的兴起。虽说这一担忧是此次论坛的主题之一,但据记者的访谈,与会企业代表大多认为,市场自有其调节风险的功能,中国企业“一厢情愿”没用,面对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首先进口商就不敢把鸡蛋都放在中国这个篮子里。所以企业仍然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希望知道,配额取消后,在世界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新格局中,中国企业究竟能获取多大的收益?美国和欧盟给中国的订单会否增加,增加多少?

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会长王沈阳介绍,2002年1月1日,世界纺织品贸易自由化进入第三阶段,美国和欧盟共取消了87个类别的配额,其中欧盟取消了35个类别。同期我对美国一体化类别产品出口数量增长了400%,对欧盟出口增长了200%。到2005年,即将最后取消的配额还有126个类别,以此推断,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肯定会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王沈阳还透露,据美国和欧盟有关方面预测,这126个类别的市场价值大概在100亿美元左右。但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个十分保守的估计,因为根据各种因素判断,恐怕仅中国的出口就会获得100亿美元的增长。

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服装部负责人。据介绍,到目前为止,在纺织品服装贸易一体化已经进入最后的阶段,一体化类别产品在美国2001—2003年的全球进口额中,分别占到20.7%、20.8%和22.9%的比重,在欧盟同期的全球进口中(不包括欧盟内部)分别占到16.6%、16.97%和17.48%的比重。

中国从2002年起开始分享世界纺织品和服装贸易一体化的成果,这一年我对美国出口中一体化类别产品金额比重由2001年的34.1%增至51.1%,2003年增至63.2%;2001—2003年,我对欧盟出口中“一体化”的比重分别为25.6%、33.85%和38.61%。

然而“一体化”的重头戏在后面。据记者拿到的数据,即将在2005年取消配额的126个类别中,在美国和欧盟进口产品中分别占到了59.6%和60.6%的比重,参照上述数据,可以断定,这样大比重的解除配额限制,对中国而言无疑意味着前所未有的市场机会。

以即将解除配额限制的347/8税号(全棉裤子)为例,2003年美国进口总量为1.5亿打(人均进口6.5条),进口金额113亿美元,在对美出口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从中国进口的数量所占份额仅为1.6%,金额份额2.8%;份额最大的是墨西哥,数量所占份额为20.30%,金额27.3%。再如338/9税号(棉制针织衫),美国的年进口需求也有100亿美元,但中国在其中所占份额也十分低。而这两个税号的产品都是中国的强项,尤其是347/8,不仅质量好,而且在美市场卖价最高,每打售价在100美元以上,而来自其他国家的价格每打只有33美元。可以说某些特定税号的产品对中国企业的诱惑几乎是难以抗拒的。

但是,中国企业也必须清醒认识到,配额取消后,即便不考虑可能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障碍,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也不可能在美国和欧盟长驱直入。美国和欧盟都很清楚,纺织品和服装这种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很多的发展中国家直接与经济增长和就业有关,因而在美国和欧盟的全球战略中,它们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迄今为止,美国和38个国家和地区签有双边和多边优惠贸易协定。以2001年统计为例,美国全球纺织品和服装进口总额为702亿美元,其中从优惠安排地区进口为233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额的33.2%。同年,欧盟全球纺织品和服装进口总额为1274亿美元,其中从欧盟成员国进口为620亿美元,从外部进口为654亿美元,两者的比重接近1:1。

以上数据分析表明,到2005年,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的进口格局会有较大的变化。美国和欧盟即将解除配额限制的产品有很多是在其市场上需求大、卖价好的“敏感”产品,而这些产品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中国来说则具有重大的商业利益。但是,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必须认识到,在市场机会增加的同时,也会因种种现实的因素———欧美的双边优惠安排,“进口激增,价格下跌”引发的贸易冲突,等等———而大打“折扣”。过去三年,美国和欧盟解除配额限制的产品的绝对比重并不是很高,但中国却获得了相对较高的出口增长率。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趋势在美国和欧盟最后解除大部分配额限制后仍会延续,但是,它一定会有一个增长的极限。这一极限何时显现,取决于市场在重新分割的过程中是否“公平”。至于“公平”的标准谁说了算,恐怕在现阶段,中国的发言权是有限的。


1  
阅读数量(15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纺机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