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纺机新闻 >正文

如何应对出口退税机制改革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江门日报

从2004年1月1日起,国家开始实施新的出口退税机制。及时掌握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我市外贸出口和财政的影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保持我市外贸的持续稳定发展,减轻退税机制对财政的压力,这是当前我市经济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出口退税新机制对我市外贸出口的影响  

  1、“新帐不欠,旧帐贴息”新政策对我市外贸出口产生积极影响。至2003年12月底止,我市累计出口应退未退税额高达29.64亿元人民币,严重影响了企业出口的正常运转。我市大宗出口商品多为传统商品,属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其出口利润只有在资金周转较快的条件下才有保证。“新帐不欠,旧帐贴息”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将有利于我市外贸出口的健康发展。

  2、一般贸易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影响企业出口积极性。2003年我市累计出口36.52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13.56亿美元。一般贸易的主要产品是服装、棉纺织品、鞋、塑料制品、玩具、旅行箱包及机电产品等,去年此类商品出口11.22亿美元,占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82.73%。上述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平均降低了3个百分点。原来依靠这类出口商品退税来维持基本利润的企业,将增加3个点的出口成本。据有关部门测算,出口退税率下调1个百分点,一般贸易每美元出口成本将增加0.077元人民币。按去年的出口计算,这次政策调整将使我市出口企业直接增加了约3.12亿元人民币成本。目前,国内棉花、塑料、钢材等原材料涨价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更加重我市外贸企业的压力,影响了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

  3、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将会影响我市产品的异地出口。由于出口商品在生产地缴纳增值税,在出口地取得退税,因此,实行超基数部分退税地方负担25%的政策后,将使大量收购外地产品出口的地区增加退税负担,这可能导致出口地政府对本地企业收购外地产品出口作出限制。我市是出口货源净流出地,有相当数量的产品由周边地区出口。如果出口地政府为减少退税负担,出台限制收购外地商品出口的措施,我市部分产品的异地出口将会受阻,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市的工业增长。

  二、出口退税新机制对我市财政收支的影响  

  1、核定基数小,应退税额大,增加地方财政支出压力。省核定我市出口退税基数为18.08亿元,与我市2003年27.38亿元的应退税额相差较大。核定退税基数小,应退税额大,意味着地方财政今年要承担的超基数25%退税额就越大。此外,我市外贸企业一般贸易出口货物有一定比例从外地采购,这部分货物在外地交增值税,但要由我市财政支付退税款,加上我市不是工业产品的原材料产地,由外地购进的原材料在进入我市之前按其各个生产环节的增值税在生产地纳税,而我市地方财政需负担其整个流程的出口退税额,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我市地方财政的负担。

  2、中央与地方同步退税,影响地方财政的正常运作。中央为保证出口退税政策得到贯彻实施,规定每一笔退税均按增值税分成比例就地从市、县(区)级国库库款中先退付25%。按全市2004年出口退税基数18亿元计算,地方财政需先行垫付4.5亿元,中央上半年已预拨2亿元,出口退税资金基本得到保证。但由于上半年办理出口退税额不大,出口旺季集中在下半年,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果中央对地方财政垫付部分下拨不足额或不及时,地方财政资金被占用的情况将无法避免,各级财政周转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3、出口退税新机制对部分市(区)财政运作造成较大影响。出口退税新机制将对我市各级财政运作产生较大的压力,其中尤以台山、恩平、江海三市(区)受到的压力最大。一方面,出口退税率下调,直接增加企业销售成本,减少企业所得税;另一方面,出口退税基数与实际出口的应退税额相差较大,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应退税的实际需要,从而减少地方财政收入。台山、恩平两市即使按出口额零增长计,也要负担超基数部分退税911万元和367万元,由于两市受金融风险、历史包袱重和经济发展较慢等因素拖累,财政已相当困难,财政收入的减少会增加两市的负担。江海区则由于2003年以前出口增长缓慢,退税基数低,2003年外贸出口大幅增长,应退税额大增,政府出口退税负担加重。如果2004年江海区外贸出口继续保持去年大幅增长的势头,其本级财政收入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三、对策  

  1、须根据我市的经济整体发展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出口增长预期目标,重点扶持经济效益好、对地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大的产品出口。

  2、积极调整优化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一是优化贸易方式结构。加工贸易出口每美元退税仅为一般贸易的30%,受出口退税改革的影响比一般贸易小得多。要努力改善加工贸易经营环境,积极简化加工出口手续,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二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2003年全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分别为65%、31%,而我市这两个比重分别为56%、10%。此次结构性调整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轻纺、资源类产品退税率下调较多,而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农产品退税率未下调或少下调。因此,要支持和鼓励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扩大出口,加强对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开发,消化退税率下调带来的成本增长。三是优化出口市场结构。要采取多种方式巩固和发展欧美日和港澳市场,同时大力开拓南美、中东、俄罗斯、非洲市场。通过开发新市场、新客户,弥补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可能导致失去的部分市场份额。

  3、多渠道筹集周转资金,保证及时退税。一是各级政府在制定年度财政预算时,必须根据新增出口退税负担的需要作出安排。二是根据垫付25%退税的需要和利息承受能力向银行借款,用于地方同步退税的周转,在中央与地方结算后及时偿还。三是在企业急需退税资金周转、财政资金或银行借贷未到位的特殊情况下,可通过与企业协商,向企业筹措短期资金用于退税运作。即先由企业借出地方承担退税部分的资金额,使企业及时收取全额退税资金,而地方承担部分待与中央年度清算后连同利息一并偿还给企业。这种方式可使企业及时得到75%的应退税款,其余25%的退税款连利息也能够在一年内结清。

  4、积极争取省对我市困难地区的扶持。对实施新出口退税机制后财政运作困难最大的恩平、台山两市,要积极争取将其列入省财政对外贸出口扶持政策“以奖代补”的范围。建议市财政、外经贸等部门在前段做了大量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多途径、多渠道积极向省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尽最大努力把两市列入省扶持范围,以减轻两市的财政负担。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本地产品出口。近年来,我市各项鼓励出口优惠政策的贯彻实施,对推动产品出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出口退税机制的改革,应对现行的鼓励出口优惠政策适时进行调整。首先,鼓励出口政策要从以扩大出口额为主要目标,转变为综合考虑扩大本地产品出口、拉动本地经济增长、少增加财政负担等多项因素。其次,政策扶持的重点应调整为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和进出口代理企业的本地产品出口。第三,鼓励出口可实行分级奖励的办法。对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和进出口代理企业出口江门市范围内生产的产品,可给予较高的奖励,以适当补偿出口退税率下调的损失;对出口额较大的加工贸易企业,因出口退税率下调对其基本没有影响,因此可给予较低的奖励;对收购、代理江门市范围外的产品出口,不给奖励。另外,除给予资金奖励外,还可对重点扶持对象给予优先处理出口退税申请等优惠。


1  
阅读数量(38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纺机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