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纺机新闻 >正文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处长杜珉在2003中国棉花形势论坛的精彩报告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整理

今天我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方面是介绍2003年的棉花形势,预测2004年的棉花行情。第二是今年最热点的问题,棉花价格的上涨。主要讲为什么今年棉花会超常规地涨,分析几个原因。第三方面是讲,2004年我国棉花的生产趋势。另外还有一个建议,在这过程中我会穿插目前农业部所作的市场预测的几个工作。这个主要是汇报,因为还要得到你们的检验和认可。
第一我想介绍一下,2003年棉花生产形势。面积扩大,单产下降,总产量495万吨。去年年初,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统计,通过农村经济观察点办公室,对整个农村经济长期监测,我国去年棉花面积有很大幅度的增长。农业部最后公布有22%的增长。其实棉花价格的上涨信号已经有所反馈,面积的扩大是按照棉花行情的趋势走的。但不幸的是,我们今年遇到了特大自然灾害,棉花是旱保收,涝不保收。增加面积最多的是山东、河南、河北。冀、鲁、豫的棉花产量直接影响全国棉花形势。尽管面积增加了,由于自然灾害,单产下来了。在2002年,棉花亩产比上两年减少10公斤,这个数字很大了。去年棉花减产,我们特别着急,特地跑到鄢陵来,水太多,农民都有在排涝。当时我们估计要减产80%,结果,山东、河南也差不多,因此产量上不来。 这个月月初召开的各省棉花负责人会议,我把所有省份的数据列了一个表,因为面积扩大,虽然减产,但总产量比去年还多。分析了,可能是495万吨。比较客观可信。由于2003年这样的棉花收成,因此棉花收购是喜忧掺半的。喜在尽管减产了,但农户的收入没有变。还有提高。一些棉花收购企业,个体户,小商贩真真正正做到了服务到家,对农户来讲,是遇到了许多年没有的好事。截止到十一月份,据农村通信观察室统计,全国的棉花平均收购价格是13500元。这个数据是直接从农户那儿得到的。我们总结了近一万户农户,用排除法,排除最高和最低,这样得出的。因此,农户的收入有很大的提高。还有一例,安徽棉花的收购价比去年提高了50%,全省的棉花产值比去年增加了1.8亿,亩产值在1200—1400元,扣除物化投入和农业税、人工劳动,净收入增加了30%。今年农户收入上涨的幅度是比较大的。那么,同时在今年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也应该看到,让人担忧的两个方面。第一是棉花质量严重下降,因为今年棉花产量比预计的少,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出现了普遍抢购的现象。从原来的买方市场到现在的卖方市场,出现了质量下降。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三丝问题。99年受国务院农业部的委托,专门去调查三丝的严重程度。有的厂接的是外单,专门要挑责任心强,技术好的人去拣三丝。今年在卖方市场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被大家忽略了,但是要提出来。我们不能给自己找借口,这是个老问题,一直影响我国的棉花质量。第二个问题是今年的品种混杂,等级混乱。品种混杂是因为生产规模小的原因。另一方面,什么棉花都有人来买造成等级混乱。但对收上来的人,最终棉花还得买出去,还是有影响。第三个是棉花的含水问题。今年的理由是雨水大,没晒干。成熟期推迟了半个月到二十天。收获的晚期阴雨绵绵。还有很多地方,有青桃棉等等,同时不排除人工灌水的情况,这些都使得今年的棉花质量比去年有很大的下降。第二个方面,是明年的棉种存在隐患。一是受不利的气候影响,今年整个的成熟度差,这一方面影响纤维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种子的发育。另一方面农户把种子棉买了,拿去加工了。还有一个由于棉花的抢购风,棉农承担的种子,或种子公司的棉种也卖给了企业或个体户手里。明年棉花种子不仅是质量问题,还有一个数量问题。质量和数量都会存在一些问题。这是在生产上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介绍一下,2003年棉花的热点问题,就是2003年棉花价格的波动。从棉花波动的现象来看,2003年的中后期,整个国家的棉价在大幅度上升。而且呈现出这样的特点。第一,国内棉价大幅度上涨,新疆棉区上涨幅度最大。截止到十一月,各棉区的棉花收购均价接近历史的最高价位。据农业部农村通讯观察点统计,每一担是675元。其中新疆农户那儿获得的信息每担是750元。黄河流域是686元,长江流域是615元,相对低点。从中可以看出,新疆棉区上涨幅度最大,与去年相比,上涨了90%。第二是中间环节的收入比农户收入的上升幅度大,也就是说销售价格的上涨幅度比收购价格的上涨幅度还要大一些。随着收购价格的上涨,棉花销售价格大幅度上升,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为例,十一月份,全国棉花的价格是17573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1%,其实比我们监测到十月份的高峰期已大大超过从农户那儿收购到的价格,到卖出的价格又上涨了许多。第三个特点,国际市场棉花价格也在上涨。我们加入WTO以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有个互动作用。国内随着市场一体化工程的加快,国内的每一个变化都会反馈到国际上。同样,国际上的每一个变化会反馈到国内市场上来。我们看一下国际市场的变化。受国际棉花价格的影响,纽约棉花市场的价格在十一月份,为77.7美分, 融合到我们国家,加关税、利率、还有一部分的手续费,加上来也是16326元/吨。对国际价格来讲,也是一个高点,也是在同步上涨。据我们最新分析,十二月份价格有所下降,大概是73.4美分,尽管这样,国内、国际价格也是97年以来的最高。刚才介绍的这些问题都只是现象,那么究竟什么原因会造成今年价格的上涨?第一,勿容置疑,是供求量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是大家公认的,供求量是怎么的一个状况呢?下面来介绍一下,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和现阶段棉花的发展水平,棉花价格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当棉花市场供大于求时棉花价格下降,相反价格上涨,很简单今年的棉花供不应求所以价格上涨,这种供不应求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随着我国棉花体制的改革棉花价格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是模拟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模拟市场供大于求时棉花价格下降,相反价格上涨,我们知道供大于求还是供不应求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到底多大是合理的一个数量上,我们以前讲我国的棉花到底是多少才达到这个合适的量呢?我们今年的棉花供不应求只是相对于前几年的数量来说的,在价格爆涨的的情况下我们今年的棉花供不应求。我们以前做分析的时候,有一个平均数70年代的十年,80年代的十年,90年代的十年,我们国家棉花的使用平均量保持在70年代为:200-230万吨80年代为:300万吨,90年代为:420万吨。过了2000年以后受纺织品销售量的拉动,一再的涨从500万吨到600万吨,一直涨到今年预测的620万吨,在这样的上涨的情况下,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前年涨,今年涨,为什么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呢?2001.2002作了一个分析,2001年缺了50万吨,2002缺了120万吨,为什么前两年没有出现今年这种现象呢?是由于企业库存量和国家的储备量,棉麻公司棉花的积压,造成了棉麻公司的亏本,就是说2001年,2002年还有库存可以挖掘,2003没有库存挖掘了,所以出现了今年的情况,以前的缺口是反映不出来的话,2003年的缺口侧反映出来了,所以在这样一个净缺口的情况下,涨价是情理之中的,这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2003国际的市场也是供不应求,有一个预测2003的棉花的全球产量是2700,同比增长了101万吨,消费量,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国际市场也是也出现了供不应求,所以导致了国内的棉花市场价格上涨,供不应求,国内棉花的价格上涨必然的,这个增长的幅度是随棉花信息的明朗来反映出来的,也就是说,你反映出来信息的明朗程度,波动也就越明朗,我们再研究今年棉花的价格过程中,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宏观调控,我们研究棉花的人都知道,1998年国务院在关于棉花改革的文件中指出,我们在改变计划经营模式的同时,我们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下,逐步建立起在国家的调控下,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调配下,实现棉花资源的有效配置。可以看出必须是在宏观调控的前提条件下,来建立这个棉花体制,发达国家也不排除宏观调控,象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棉花的消费大国更加离不了宏观调控了,我们今年表现的比较乏力。国家的调控我认为有三个方面,一是提供给棉麻公司的和粮种棉公司的贷款,这个贷款,是低利率贷款,二在2001年有一个讲话,储备与经营分开,国家储备棉花来调控这个市场,在棉花价格低的时候,为保障农民的收入,从农民那里收过来,当棉花价格上涨,棉纺厂吃不销的时候抛出去,实现市场的良性循环,这一个是非常重要的。三是进出口,我们的棉花进出口是有配额的,这一部分是由政府控制的,目前的手段有这三个方面,。我们来看这三个方面,政府贷款在棉花改革之前,政府贷款给棉麻公司,棉麻公司带政府行使这个职能,商业化改制之后,商业化围绕吃饭,围绕运作,给你固定了,国家又不管了,棉麻企业承担两种职能,即要养人吃饭,又要完成政府的职能,在这样的两种情况下的很难是同时去实现的,棉麻公司买过来之后很想马上去卖掉,政府不想这样,政府想棉麻公司买过来之后慢慢的去销它,很难完成,这个设计上有问题,企业职能和政府职能很难同时去实现,在进入市场经济之后,他怎么为政府去办事呢?去为政府办事了吗?没有。我们举一个客观的全国棉花市场,2001的收入价格我在山东,河南的时候有的农户说价格太低了,断了我的劳务费,我出去打工的一年的收入也要比这个收入高的多,当时全国的棉花价格收购是320元/担,当时的棉麻公司收入价格是320-350,也就是说没有去保护农民的利益,今年10月份的数据是624元/担,从农户的价格是550元/担,也就说当市场的价格高你就高,市场价格低你就低,棉麻公司拿着这个贷款还有什么意义呢?可见到政策的失误之处。棉花的收购价格供大于求的时候低于市场价格,2001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还高于市场价格,比如今年的情况,政策性贷款不一致的,还有一个调节措施就是储备那一块,在棉花体制改革之后,国家明确了改革之后的棉花流通体制要设置专门的机构来完善棉花的流通,保证棉花市场的有序运行,国家拿出专项资金去收取棉花,保护生产者的利益,保证下一年棉花的正常生产。供不应求的时候,国家应该及时的把原来收取的棉花抛出去,一方面调节国内的价格,另一方面来满足我们这样一个棉花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的市场稳定发展,本年度棉花受到不定因素的影响,新棉花上市之后价格飞涨,这个时候最好由国家抛售原来的棉花来平衡市场,当时我们从各个方面获得的信息,我们国家恰恰拿不出储备来,国家棉花储备市场是一个抛售储备棉的地方,到底抛售了多少呢?我看了一下统计数据不到10万吨,其中8万吨是由国外的,象我们这样一个消费千万吨棉花的国家抛售10万吨来屏蔽这个价格是不可能的,没有能力去稳定整个市场,这是国家第二个调控很乏力的地方,三进出口手段,通过进口棉花的价格来调控国内棉花的价格我认为目前的情况实现难度还是很大的,国家今年的进口配额从三个方面在原来50万吨的基础上再加上50万吨,在 这样的情况下这样的举措是意味着在原来的基础上,是来调节国内的供需矛盾,国内价格具高不下,用进口来评比这个价格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是在于它的政策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个政策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调控的目标有一定的滞后性,当进口的时候国际上的棉花价格已经涨了很多了,我们从国际市场买棉花的时候往往是国际价格最高的时候,我们往国际卖棉花的时候,是国际上棉花价格最低的时候,现在虽然国际价格比国内价格高,不管怎么样是97年之后的最高的时候,往往贵的时候我们买,贱的时候我们卖,我怎么就不知道我们中国人怎么搞的,我怎么就笨成这个摸样。不管怎么样,国际的价格还是高于国内的价格,第二个是新棉市场,为什么加入WTO以后棉花市场打开了还会重蹈这样的覆辙,另外我想,评估国内棉花市场的价格,中国是棉花最大的消费国最大的市场,中国棉花市场的变动都会影响国际市场的变动。另外我在这次会提出来,我想你们掌握一个信息就行了,就是国家把原有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的经济赋有真正市场的经济,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还远远不够,在座的你们在经营上风险是很大的。第三个,棉花的加工,在我掌握的8800多家棉花加工单位,10000多家加工能力2400万吨,在国家宏观调控麻痹下又是一个扩充能力。第四,想说一下2004年棉花形式的对策,据有关数字2004年棉花生产面积还会在今年的基础上有增涨,明年棉花的面积山东、河北的面积最大,如果明年面积上提高了,还有进口,我想纺织上应提高。最后我想大家应该加强棉花变化的信息,这些信息太重要了,我们不管从事生产也好,从事经营也好,从事纺织行业的加工也好,有一个重大问题公正,公开,公平的问题要提出来,如果你发布的信息是公正的,是公益的,站在大家的角度上是有价值的,如果你发布的信息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上,是没有意义的。从去年的5月份到今年的11月份农业部提出了一个可行行动,我们希望在一个很公正、公开、公平的角度上实现,提出的很简单实施的过程是复杂的,这是一个题外题,最后我想提的一个建议是,在座的要建立一个供求的关系,要在自己的头脑里建立一个关系,做一下整个国家对棉花的平衡,当年的生产量+当年的工作量,最初我们听讲话增加经验,库存数和今年的资源量这是一个定量,每一个纺织业里都有一个计划,今年我想纺多少纱,用纺纱量乘以系数,在国际上他不是接轨性的,一般在30%-35%之间,如果低于这个30、25、20价格肯定低,另外还有一个质量问题,棉花质量问题一定不能放低,因为你不可能今年做了明年不做了,另外还有一个企业的信誉,我觉的企业的信誉非常的重要,加入WTO以后你面对的不是国内的棉麻公司,你面对的是国际棉麻公司,从进口的棉花说多少就是多少,今年我们在四川棉花价格会议上讨论了这个问题,有的不合适违约的很多,这是棉花多没关系如果棉花少怎么办?棉花多了他不讲信用,棉花少了你不讲信用,所以任何时候要讲信誉。我的讲话就这么多谢谢大家。


1  
阅读数量(18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纺机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