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纺机新闻 >正文

2002年纺织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纺织工业和纺织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情况都很好。纺织工业在2002年经历了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调整产业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动纺织工业产业技术进步为中心任务的重要历史时期。经济形势和市场情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纺织机械行业和纺织工业一样,在所有制结构、产品结构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变化都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要认真总结行业情况,清理思路,以适应新的形势变化。

一、2002年纺织工业和纺织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2002年纺织工业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0不变价)10195亿元,出口创汇617亿美元,实现利润达到33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15%和24%以上。经济运行呈现良好态势。特别是自去年二季度以来,生产和出口增速不断加快,经济效益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改善。
2002年纺织工业呈现以下特点:
(一)、需求增大,生产大幅增长
由于国内需求和出口增长的推动,纺织工业增速加快。全国纺织企业(规模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变价)10195亿元,同比增长15.46%;工业增加值(现行价)2649亿元,同比增长13.42%。主要产品产量均大幅增长,其中,纱产量801.8万吨,同比增长15.8%;布226.5亿米,同比增长11.2%%;服装87.7亿件,同比增长8.5%;丝8.3万吨,同比增长12.3%;丝织品53.4亿米,同比增长19.9%;化纤991万吨,同比增长20.1%。在国家统计局统计的26个大类品种中,只有麻袋和羽绒服装为负增长6%和6.85%。
纺织机械行业同纺织工业一样,生产增长幅度较大。根据协会对全国规模以上的534家企业统计,工业总产值(不变价)累计完成297亿元,同比增长35.85%。产品销售收入280亿元,同比增长31.83%。
(二)、对外依存度高的纺织工业,2002年出口的增长带动了纺织业的发展。
从2002年年初开始,我国履行WTO协议规定,将纺织品服装进口关税总水平由20.25%降至17.8%。但进口并未形成预期中的大幅增长,反而在年初出现迅速下降,累计进口额直至下半年的7月份才扭降转升,而累计出口的持续增长为贸易顺差奠定了基础,使全年纺织品贸易顺差额达到454.2亿美元,增长20.6%,其中纺织品(包括纺织纱线和织物)顺差32.5亿美元,增长235%,服装顺差额为368.3亿美元,增长12.1%,纺织原料及制成品合计顺差53.6亿美元,增长65%。纺织品顺差增长最为迅速,其中主要是由于面料的顺差大幅增长187.3%所致。
2002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纺织工业自身能力的增强;二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部分配额限制被取消,有利于纺织品扩大出口(加入WTO积极推动了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首先近百种配额类别的全部或部分取消为出口增长开辟了新的途径,减少了出口的数量束缚,配额使用费的取消也减轻了企业的成本负担。2002年我对设限国家出口达149亿美元,增长19.8%,超过平均增幅,超出对非设限国家出口增幅5个百分点);三是美元对14个主要国家货币贬值等诸多因素。
(三)国家宏观调控得当,确保了纺织工业的顺利发展
加入WTO使我国进口关税大幅度下调,取消了羊毛、化纤等42个税号的进口配额和许可证,对主要纺织原料棉花的进口开始实行关税配额管理,不再对棉花领域使用出口补贴政策;同时,国家在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方面,加大了对棉花的宏观调控,国产棉的价格与国际基本接轨。国内外棉花价格接轨,有利于纺织行业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2002年棉花市场发生波动时,国家加大了对棉花市场的调控力度,抛售国储棉和商品棉60多万吨,平抑了国内棉花价格,棉纺织品国际竞争力得到恢复。2002年我棉纺织品出口增长31.8%,增速超过其他原料制品。同时纺织原料市场的进一步放开也使纺织行业的生产成本降低,增强了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国家为促进纺织品服装出口持续增长在退税、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方面给予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同时,行业协会配合政府,结合自身特点向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共同促进了纺织全行业的发展。
连续3年实施国债贴息政策,支持了纺织行业的技术改造,使纺织业从纤维、纱线、织造、染整和设计等方面全面提升了水平。
(四)国有、三资企业生产均实现增长,集体、私营企业生产增长迅猛,纺织工业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2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投资国。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纺织加工基地。吸引了与纺织有关的国际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转向中国。一些发达国家的著名企业,已将研发中心转移到中国。这一趋势有利于我国纺织工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2002年出口纺织品服装的国有企业7136家,数量下降2%,进出口贸易上升5.2%,达361.1亿美元,占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45.2%,其中出口305.4亿美元,增长6.6%,进口55.7亿美元,下降2.2%。三资企业贸易额为327.8亿美元,增长10.5%,占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41%,其中出口222.2亿美元,增长13%,进口105.6亿美元,增长5.6%,进、出口均实现增长。
截止到2002年底,纺织全行业国有及国有控股资本3655亿元,同比增长2.21%,占全部的34.3%,实现销售收入1995亿元,增长3.96%,占全部的19.9%。非国有资本7001亿元,增长14.49%,占全部的65.7%,实现销售收入8030亿元,增长18.37%,占全部的80.1%
(五)进口纺织机械产品创十年来新高,纺织工业产能迅速增大。
2002年我国进口纺织机械产品35.7亿美元,创造了自1993年以来进口纺织机械产品的最高纪录。国内纺织机械行业纺机产品销售收入也达到280亿元。纺机产品进口大幅增长和国内纺机行业的产销两旺,说明投资纺织行业势头迅猛,一方面预示着纺织工业将有更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纺织工业的生产能力迅速增长,短期内产能的迅速增长,必将导致过度竞争,对行业的长远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2002年纺织机械行业的状况分析
根据对全国534家规模以上的纺织机械器材生产企业的统计,2002年纺织机械行业在生产、销售、出口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各项经济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面刷新了历史纪录。在统计的各项经济指标中,工业总产值(90不变价)完成297亿元人民币,比2001年增长35.9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83%;实现利润15.38亿元,同比增长38.4%。2002年纺织机械行业主要经济指标情况如图表1所示。
图表1

2002年纺织机械行业部分经济指标情况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02年2001年同期比%
1产品销售收入千元280400562117847432.4
2产品销售费用千元78846961177728.88
3管理费用千元2525615199888426.35
4财务费用千元38348830627625.21
5利息支出千元32678729263711.67
6利润总额千元1538155111141938.4
7应交增值税千元111139091117221.97
8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千元1635981566894.41
9工业总产值(不变价格)千元296914632185530435.85
10新产品产值千元4655440418107511.35
11出口交货值千元2395416199580720.02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2年纺织机械行业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各大类产品都有所增长。许多企业都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根据海关统计,2002年纺织机械产品出口同样创造历史最高纪录。出口额3.57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28.45%。
从各项指标来看,纺织机械行业在2002年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业绩。行业是情况近些年来非常好的一年。也是中国加入WTO后受纺织行业高速增长带动所产生的必然结果。由于市场空间较为宽阔,纺织机械行业一些矛盾由于市场容量的扩大而有所掩盖。因此,要冷静看待2002年纺织机械行业所取得的成就。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纺织机械行业结构性变化明显,并向着更深层次发展。
1、纺织机械行业区域性发展的特征更加明显。
我国纺织机械产品的生产在计划经济时代一直以"国家队"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中纺机集团、太平洋机电集团、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为主要纺织机械产品的生产基地,称为"五大板块"。其中,中纺机集团、太平洋集团的产量和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的70%以上。近几年,随着沿海地区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江苏、浙江以及广东和福建的纺织业发展很快,特别是这些地区的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迅速。许多纺织机械厂和器材厂比较好的进行了改组改制并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进行改造和调整。依靠当地强势行业的发展和带动,使这些地区的纺织机械和纺织器材生产企业得到了很快发展。
从2002年纺织机械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的情况看,江苏、浙江两个省的纺织机械产品的销售额名列前两位,两省合计占全部销售收入的51%。而福建省的纺织机械产品销售增长幅度最快,增长71%。内地纺织机械生产企业增长较慢,有的地区为负增长。2002年纺织机械行业产品销售收入情况如图表2所示。
图表2
2002年纺织机械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各地区情况表

序号地区2002年2001年同期比%占全部%
  3E+072E+0731.83100
1江苏8E+066E+0637.5428.71
2浙江6E+064E+0648.1322.3
3北京4E+063E+0625.1314.61
4山东3E+063E+0619.6811.31
5上海2E+062E+0614.477.66
6河南90289153285369.443.22
7山西62923550688324.142.24
8湖南52793344490018.661.88
9河北42599134995321.731.52
10广东38202630017527.271.36
11福建35445620735170.941.26
12湖北33951628661218.461.21
13陕西31407026510718.471.12
14天津23737320668114.850.85
15辽宁7740282096-5.720.28
16安徽6314864963-2.790.23
17重庆34369322636.530.12
18四川15969157551.360.06
19甘肃935011860-21.160.03
20江西592786221-93.130.02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纺织机械生产地域化集中明显,江苏、浙江已成为纺织机械主要生产地区,特别是由于生产地域化集中更容易发挥专业化生产的优势,协作和配套条件更为便利,综合优势就更容得到发挥,发展速度就会更快。正因为如此近几年国外投资者也大多选择了这些地区。因此,今后几年这种地区集中化将更为明显。纺织机械行业生产地域集中化有利于提高生产集中度。对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
2、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发展快。
近几年纺织工业发展较快,正是由于纺织工业成为强是行业发展得较快,客观上对纺织机械产品的需求就更多。由于强势行业的带动,纺织机械行业也得到发展。特别是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发展很快。到2002年底纺织机械行业生产企业的资产构成情况如图表3所示。
图表3
2002年纺织机械行业资产结构图

在纺织机械行业的生产企业中,其50%的资产集中在集体企业,国有企业只占21%。外商独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各占10%,而且发展速度很快。
2002年发展最快的为三资企业,其中中外合作企业资产增长31.88%,外商独资企业增长10.38%和中外合资企业增长9.03%。私营企业资产增长31.79%。
3、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结构调整不断深化。
2002年纺织机械行业的骨干重点企业,特别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重组工作广泛开展。从纺织机械行业看,众多大大小小的企业分布在不同的管理权限范围,行业趋同化问题严重,"大而全"."小而全"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在一些大集团内部进行零部件配套,零件自制率过高,致使成本居高不下,效益甚微。据资料表明,我国金属切削机床行业人均产值分别是日本.德国和英国的1/56.1/37和1/17。纺织机械行业同样问题严重。应尽快通过资产.技术.管理的全面整合,形成全行业的竞争合力。2002年,中纺机集团、太平洋机电集团和其它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都在进行结构调整。通过以资本为纽带,进行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使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得到优化与调整。
(二)国外纺织机械产品长驱直入,国产纺织机械产品技术创新面临考验。
2002年我国进口纺织机械产品35.19亿美元,与2001年同期的25.13亿美元相比上升39.99%。与国内纺织机械产品销售额相比基本上各占50%。虽然国内纺织机械产品销售很好,但进口数量如此之大,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纺织机械产品大规模进口,确实反映了国产纺织机械产品的问题。例如,织造设备进口9.22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82.18%。其中剑杆织机进口5873台、2.08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65.68%,喷水织机进口9589台、1.48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81.06%,喷气织机进口14963台、4.98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104.87%;
就纺织机械产品生产而言,我国是世界上纺织机械产品的生产大国。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么多的纺织机械、纺织器材、纺织仪器、电器、附属装置和专配件生产企业,每年生产的品种之多、数量之大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但是必须看到, 由于技术水平低,与国际上纺织机械的新品种发展快,特别是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自动化、连续化、高速化、智能化方面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在新材料、新工艺、新的制造技术方面落后很多。2002年纺织机械产品的大量进口,其原因是我们纺织机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主要产品技术依赖国外,缺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产品更新周期长,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不小差距。
从2002年纺织机械产品进口情况来看,纺织工业的发展对技术装备的要求越来越高,纺织工业对外的依赖程度,客观要求用高新技术武装,对技术装备会提出更高的要求。2002年纺织机械产品进口情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德国进口纺机产品7.01亿美元,增长近50%,其中纺纱类设备增长34.5%。说明过去我国纺纱类设备的优势面临高新技术的冲击情况已经十分严重。"产品创新"已经不再是口号,是摆在纺机行业面前首要问题。
(三)企业之间无序竞争时有发生,行业呼吁加强竞争与合作。
2002年,虽然纺织机械行业整体效益比较好,但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却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为严峻。一方面面对巨大的进口额的冲击和国外投资者的直接进入,另一方面是国内许多小企业利用市场好的机会组装纺织机械产品,以极低的价格冲击和扰乱市场。在这种双重挤压的情形下,纺织机械生产企业之间缺乏协商、协作和共同作战,而更多的是采取相互挤压、竞相压价。因此,大部分企业都称:"2002年市场虽好,产品也买了很多,但几乎没钱可赚"。
无序竞争和低价竞销被经济界专家称为"中国企业的顽疾"。其危害十分严重,纺机行业的企业都知道利害关系,也都知道很难禁止。因此,企业面对严峻的局面,呼吁要行业加强自律,崇尚合作,以使纺织机械行业得到健康发展。
(四)低水平重复生产严重
由于纺织机械产品连续几年市场不错,新一轮的低水平重复生产已经形成。多年来,纺织机械企业"大而不强、小而不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行业内的严重重复生产。前些年的重复生产在纺织机械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得到了部分整合。但随着近几年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新一轮的重复生产已经形成。当然,这种严重的重复生产最终也要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得到整合。但我们期待纺织机械企业能充分利用市场规则和资本运作主动整合好纺织机械市场。
三、2003年纺机行业形势及面临的工作
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新的进展。以出口为导向、投资为支撑、技术为推动力、高消费结构为突破口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根据专业人士预计,2003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将继续保持2002年的增长势头,但增速将有所放缓。在国家经贸委发布的2003年经济运行工作指导意见中,纺织行业预期目标为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增长10%,达到1.1万亿元;化学纤维产量1050万吨以上,增长9%;纱900万吨以上,增长7%;纺织品服装出口620亿美元以上,增长3%以上;全行业实现利润增长3%。
从总的情况看,纺织工业事先预计目标是完全可行的,一是出口会进一步增长,2003年纺织品服装配额限制将进一步取消;二是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和进一步完善,从制度上的保证避免棉花市场的波动,据预测按预定目标所需原料完全可以平衡;三是国企改革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开发市场的局面已经形成,并表现出生产方式的优越性。
虽然2003年整体形势不错,但也有不容乐观的因素。在谈到2003年纺织工业面临的形势,各方面的专业人士均表现出谨慎的乐观态度。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纺织业(包括服装业)的国际依存度约在40%以上,如果剔除部分来料加工贸易,实际的国际依存度也在30%以上,而服装业的国际依存度更是高达50%以上。据测算,我国服装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全国服装生产就要下降0.5个百分点,全国就会有3.6万人失业。
加入WTO后,纺织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新贸易保护主义包括原产地原则、绿色贸易、反倾销、技术卫生标准等等。这些措施将严重阻碍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一些进口国利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反舞弊等规则,不断地给纺织品出口国制造麻烦。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纺织业出口遭受到的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明显增加,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同时,我国纺织品出口仍然是以量取胜,出口价格大幅下降,虽在短期内可以提高出口竞争力,促进出口增长,但从长远看,将对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及产业发展造成长期不利影响,使企业利润下降,遭到反倾销和设限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2、2002年我国纺织机械产品进口又创历史新高,国产纺织机械行业整体效益也是明显好转,许多产品出现供不应求。进口和国内销售的纺织机械产品贸易额折合人民币在560亿元以上。说明在2002年一年当中我国纺织行业产能又有大幅度的提高。势必引发过度竞争很难预料。
3、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纺织工业与竞争对手相比,在产品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和装备水平仍然落后。竞争力显得不足。我国纺织行业要摆脱技术水平低、劳动密集型和加工性为主以及以低价取胜的局面,必须走技术创新和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的特点。这也是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而要完成这一过程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先进的技术装备是保证。
纺织机械行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纺织工业的发展,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纺织机械产品出口虽有增长,但出口仍旧只占全部产出的10%左右(2002年纺机产品出口交货值占产品销售收入的8.54%)。就一般情况来讲,纺织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好,纺织机械行业状况也好。但2003年的情况绝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1、纺织工业产能大幅度提高,外延型的投资方式将减缓。
据纺机协会统计的纺织机械全行业规模以上的534家企业的情况,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但根据纺机协会掌握的情况,全国生产各类纺织机械、器材、转配件、仪器仪表电器和各类配套产品的生产厂约在1600余家。除纺机协会统计的534家企业之外,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尽管规模较小,这部分企业的销售额合计也应在10亿元以上。因此可以说2002年纺织机械产品销售在290亿元以上。同期进口纺织机械产品35.1亿美元,约折合人民币290亿元。也就是说2002年纺织工业用于投资纺织设备的投资在550亿元左右(已扣除纺织机械出口3.57亿美元)。创造了历史新纪录。纺织机械行业受益匪浅。但同时也带来问题,如此大规模的投资纺织工业,短时间之内纺织工业的产量能力的急剧扩大,在纺织品销售市场增长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势必会引发行业的恶性竞争很难预料,竞争的结果必然造成纺织业投资的减少。因此,2003年纺织工业大面积的规模扩张将将会减退。纺织机械产品的社会需求总量会减少。
2、纺织工业对纺机产品提出更高要求
由于纺织工业规模的扩大,企业间的竞争和纺织参与国际竞争需要,纺织工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必然也必须加快。相应的技术改造和对高新技术及其技术装备的要求会比以往更加强烈。国产纺机在纺织工业外延扩大发展时能够大量销售,而当纺织工业深加工,产业升级时则显得不尽人意。主要是我国纺织机械产品整体技术含量低,难以满足纺织行业产业升级的需要。从2002年纺织机械产品进口情况来看,一方面是进口数量大,另一方面是进口产品技术含量高。从市场竞争角度讲,产品竞争已经形成技术领域的竞争。就2003年纺织工业对纺织机械产品的需求情况分析,需求数量会减少,但需求的价值量会更高。也就是说对纺织工业对高新技术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在目前情况下,国产纺机明显处于下风。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针对行业状况,提出2003年在纺织全行业开展"纺机装备年"、"家纺年"、和"产业用纺织品年"的活动,其中"纺机装备年"就是为了提高纺织机械全行业的技术水平,进而提高纺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要提高纺机全行业的技术水平,纺机行业必须解决自身的技术创新问题。
目前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正在研究在行业中如何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相信通过纺机行业的不断努力,纺织机械产品会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满足纺织工业的需要。


1  
阅读数量(6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纺机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