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华孚杯”2011色纺时尚设计大赛初评有感

来源:纺织中国在线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2日

“华孚杯”2011色纺时尚设计大赛按年初既定的日程推进着。7月16日,在798艺术区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质朴而又精致的办公室里,5位评委对来自全国20个地区的380份参赛作品作出了评判,25名选手有幸杀入决赛环节。

认真品评了参赛作品,除了作品反映出的设计水平外,评委们不约而同地探讨起大赛对于行业的意义,或许因为这是一场从源头发起的大赛,它对整个产业链、对设计人才的培养均被寄予了厚望。

风格雷同

我们的创意贫乏了吗

和众多大赛相比,作为拓荒者的“华孚杯”色纺时尚设计大赛面临的困境是难以想象的,从首届选手们对色纺纱所知甚少,到如今有了初步概念,组委会的不懈推广有了里程碑式的进步。这体现在参赛作品的设计水平的提高上,同时反映出的众多问题,也时时提醒着组委会——改变现状仍任重道远。

连续两年担当评委的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任淑贤,对今年的参赛作品有很直观的感受:“明显感觉这届好得多,成熟了些,选手们能将色纺纱的特性表现出来。”任淑贤认为,这主要得益于组委会在高校的大力推广。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吕越时装设计师工作室设计总监吕越也感同身受:“稿件上的设计符合色纺纱规律,色彩、手法也运用得越来越丰富,这与选手对色纺纱了解更深入有关。”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系统副总监胡英杰讲述了一个事例:有位选手去年和今年都参加了大赛,他比较上心,今年特意到华孚的工厂待了一段时间了解色纺纱的生产工艺,这样设计时就做到了胸中有丘壑,此次没有悬念地入围了决赛。

从大赛组织的角度来看,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认为,上一届觉得需要完善的地方,这一届都改善了,提供的材质也比上一届丰富很多,让选手们有了更多演绎的方式。

除此之外,5个评委还有一个共同的突出感受:参赛作品趋同化严重。这或许是诸多大赛都存在的问题,然而对于色纺时尚设计大赛来说则意味着,色纺设计提升还有广阔空间。

评委们对这一现象给出了主观和客观的解释。吕越说:“组委会到高校推广时拿的料卡都是同一类,选手们根据料卡设计出来的稿件自然有些相像,设计手法也相似,如果肌理上、质地上有变化,出来的作品会更丰富。”即便如此,面料小样也只有被推广的院校学生才能拿到,那些在网上报名的只能看图画了,信息不够完整,感性认知相对差了些,想像发挥的空间更加有限。

任淑贤则认为,此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选手们把色纺纱当作面料来设计了,这大大局限了设计的空间,手段自然雷同。如果众多高校能开设针织课,如果高校的教师能将横机等针织设备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能掌握一些针织工艺,那么呈现出来的作品将是另一番景象。

而在邹游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邹游看来,“设计师创意的贫乏,视野的狭窄”造成了今天设计风格的单一。

化繁为简

不仅仅是设计的事儿

那么,这种雷同的风格究竟是怎样的光景?繁杂的堆砌、结构的穿插比比皆是。记者随意找出两幅作品,很容易就找出了二者这方面的共同之处。

可能这种现象由来已久,据一位评委回忆,在“兄弟杯”服装设计大赛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设计理念,偏向夸张和怪诞,以为大赛意味着厚重,厚重的作品容易胜出。这其实是一个误区,邹游说:“这看不到设计最真实的存在,所谓的创意,要落脚在为人服务上。”现在业界提倡的是极简,邹游希望,院校的设计专业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对设计能有更深入的认识。

“简于形,精于心”,是李斌红所推崇的,这不仅事关设计,也关乎行业。棉等天然纤维的稀缺将是不可逆转的事实,同时从环保理念出发,也应该尽量减少对原料的消耗。她希望,作品能减少缠绕与叠加,不是采用大量的原料,而是富有美感的设计来赢得人们的认可。要实现这一点,对于高校来说,除了教学生设计技巧外,还应该让新生代能关注生活环境本身。用环保兼具美感的服装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对整个行业是种促进。

设计大赛

如何渗透至行业

从源头发起大赛比单纯的服装设计大赛更容易发掘对行业的推动意义。

在李斌红眼里,在全球经济复苏还处于观望阶段的当下,在棉价大幅回落的现在,企业要摆脱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变。其中,提供信息服务就是价值竞争的一种手段,用色纺纱设计的服装作品无疑会对采购商带来一些产品开发方面的灵感,从而推动整个时尚产业链。

尽管此次主办方增加了梭织的内容,但从参赛作品来看,针织仍占多数,由此引发了“金顶奖”获得者、知名设计师武学伟对针织设计的感慨。他本人对针织有种由衷的热爱:“我有好几件针织衫,穿在身上的这件就是。现在全世界都在用针织,男装、女装运用都很广泛,甚至家纺产品都在用。上次我在无印良品买了一条被子,就是采用针织工艺,非常舒适。”武学伟认为,针织工艺非常精彩,通过丰富的色彩和图形变化,运用印花、刺绣等手段,可以让服装时尚与舒适兼备。他指出,目前日本的针织面料做得相当好,而我国的设计师思维还不够活跃,风格的差异很小,没有将针织的精彩表现出来。如果“华孚杯”色纺时尚设计大赛能够让社会认识到针织的魅力,让更多的品牌采用针织工艺,对设计师产生启发,“大赛做到这一点,就有价值了。”


1  
阅读数量(38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