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产业园是服装企业最好的“家”,但是在河南的郑州,这个在六年时间内成功建设五大纺织服装产业园区的服装之都,却出现了20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有家难回”的奇怪现象。虽然功能齐全、设施日趋完善的产业园区一再标榜呐喊“优势明显”、“优惠多多”,使出浑身解数来热情招商,但是,在城市化进程日趋加速,大规模都市村庄不断拆迁的情况下,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还是宁愿选择向郑州市区更外延的村庄迁徙,也不愿回到产业园区的家庭怀抱。正是这一现状的存在,也就造成了目前郑州纺织服装业错位发展的危险局面。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郑州纺织服装企业“有家难回”?据调查发现,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园入驻标准太高,对于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原材料不断上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苟延残喘的纺织服装企业,尤其是中小服装加工企业来说也只能“望园兴叹”。
郑州服装工业园顺势而为 六年时间五园区规模初成
2005年,郑州纺织服装业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并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在郑州市工商联服装商会的号召下,郑州纺织服装界成功举办了“中国女裤看郑州”的新闻发布会。这次新闻发布会的成功举办对推介郑州女裤,使郑州女裤走出河南,甚至走向国际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中国女裤看郑州”的新闻发布会对河南服装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正是基于本次活动的重大影响,它也引起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由此,做大、做强郑州服装业的号召应时而生,郑州纺织服装行业迎来了一个政府强力支持的美好春天。
“郑州地区五大纺织服装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正是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郑州纺织服装业的产物。在政府的大力号召和支持下,郑州纺织服装业迎来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可以说,五大纺织服装工业园依次建设完成不仅是为了满足政府招商引资的要求,同时也是郑州服装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6月10日上午,郑州服装业界一位资深人士说。据了解,从2005年6月开始,被誉为“中国西部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纺织品物流中心”的“郑州市纺织服装产业园”正式成立,从而揭开了郑州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建设的序幕。随后,“新密曲梁服装工业园”、“郑州二七服装工业园”、“新郑龙湖纺织服装产业园”、“中国服装产业转移(荥阳)基地”等四大产业园相继开工奠基。从2005年到2011年,郑州五大纺织服装工业园在短短六年的时间内取得了较快的建设速度,园区规模初具,各项硬件设施、功能等不断完善。
入驻标准高 产业园招商遭遇“冷脸”
诚然,五大纺织服装产业园的成功建成,理论上对于整合郑州地区服装业优势资源,促进郑州纺织服装业的产业升级和市场扩大应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以郑州市纺织服装产业亟待升级和扩大市场份额为契机建立起来的服装工业园,是否真的发挥它们应有的功能,促进郑州服装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呢?
“从目前五大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来看,经营现状并不容乐观。五大园区入驻最多的是‘郑州纺织服装产业园’,但是还不足20家企业;其次是‘新密曲梁服装工业园’和‘中国服装产业转移(荥阳)基地’,两产业园入驻企业数量也分别只有五六家;而‘郑州二七服装工业园’和‘新郑龙湖纺织服装产业园’更为可怜,分别只有一家企业入驻。可以说,栽下了梧桐树,却招不来金凤凰,这是五大产业园区共同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最大的苦恼。”产业园区工作人员介绍说,以“郑州纺织服装产业园”为例,该园区计划2015年全部建成,规划建设面积为1300公顷,总投资额为180亿元,预计入驻规模纺织服装项目60个,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及产品交易商户8000家,实现年销售收入及交易额600亿元,年创利税20亿元,安置就业15万人。但是,目前该园区的建成面积有500多公顷,虽然实际建设面积已经接近总规划面积的一半,但目前入驻项目和企业与2015年的计划相距甚远。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