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纺机企业订单多并非竞争优势强

来源:中国纱线网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4日

“十一五”末期,我国已成为国际纺机制造业中规模最大、产量最高、产品种类最多的国家,国产设备使用率达78.78%,同时带动了配套产品的增长,增长率达65%。

 2011年伊始,中国纺机市场出现了更为强劲的增长势头。《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的颁布实施再次提出了“中国纺机业要在2020年实现世界纺机强国”的目标。按照纲要规划,到2015年,纺机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将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7.0%,国产纺机份额达到85%,主要纺机产品30%以上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纺纱机械、化纤机械主要产品达50%以上)。目标越是宏伟,我们越应保持头脑清醒。中国虽然利用低价优势经过30年的奋斗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制造中心,但在全球生产链当中,尚处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高能耗、高污染的位置,这种发展模式已经无法再继续下去,必须转变发展思路。

德国、瑞士、日本是世界公认的纺机强国,不仅有多个世界著名企业和国际著名品牌产品,若干品类纺机的技术水平长期领先,还有多项开拓性(世界首创)的纺机和制造工艺,主持起草了多项对纺机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国际标准,而我国的棉纺设备企业尚无一家进入国际第一方阵。

中国纺机长期以来在技术上实行跟踪路线,以引进、仿造为主,消化、创新严重不足。目前主要产品在技术水平上落后发达国家1~1.5代,时间上落后10~20年,附加值较低。如细纱机,国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转速已达到25000rpm(从18000rpm到25000rpm历经80年),近期突破了30000rpm,而我国细纱机的转速长期徘徊在22000rpm。立达、丰田的高档细纱机(1008锭)售价高达250万元/台~300万元/台,而我们的售价仅50万元/台~60万元/台。就每锭功耗(22000rpm)来说,国外已小于34W,我国却高达45W,差距十分明显。立达公司设定了每年节能降耗指标,从而带动细纱机整机的技术进步,累计取得30%的节能效果。

还有自动络筒机,2007年赐来福公司推出第4代产品Autoconer 5自动络筒机已经具有精密卷绕功能;萨维奥第4代机推出在即,性能将更高一筹,如采用储纱部件可以在捻接期间不停止卷绕,采用紫外光敏粘接的捻接器适用任意品种纱线等技术可使纺纱效率大大提高。按正常更新周期,2015年赐来福有望推出第5代产品。而我国仿制产品刚接近第3代水平(1997年赐来福即推出第3代)。

作为自动络筒机关键部件的电子清纱器至今完全依靠国外产品,国内厂家长期停留在为普通络筒机生产配套的清纱器,国产高档在线检测传感器几乎空白。随着纺机智能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传感器占整机成本的比例越来越高,完全依赖进口传感器必定制约国产纺机自动化和附加值的提高,国产纺机在高端领域很难取胜。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71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