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环境、资源、能源的约束将更加明显,行业与企业的发展方式将得到根本转变。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纺织纱线(秋冬)展,将体现四大特点,对未来5年内的行业发展主题进行了充分的展现与诠释。
特点一 环保低碳
环保低碳成为本届纱线展展品的一大特点。近些年,纱线采购商对于纱线的前端要求越来越严格,包括科学的饲养方法、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特殊的纺纱技术、生产过程环保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等。未来5年,纱线的环保、低碳特点将体现得更加充分。本届纱线展展品将集中展示麻纺行业在利用环保脱胶技术替代传统脱胶技术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目前,生物脱胶技术是苎麻行业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型脱胶技术。去年,中国麻纺行业协会为进一步推广新技术,在正式发布的《苎麻生物脱胶新技术推广的行业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推广和应用较成熟的苎麻生物化学联合脱胶生产技术,提升苎麻精干麻可纺性能等质量指标,努力实现将苎麻精干麻制成率提高到2.5%以上,节约脱胶用水30%以上,节约能耗15%以上,力争污水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等约束性指标。
本届展会期间,国内粘胶生产企业将集中展示最新产品。粘胶纤维由于具备天然纤维的众多优点,又是利用棉花的下脚料作原料,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但是,其生产过程面临着“黑液治理”等环保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传统工艺的粘胶纤维生产正在逐渐减少。业内正在研究利用生化技术代替化学方法提取纤维素,大幅提高α纤维素的转化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有效解决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的环保问题。
利用回收废旧聚酯瓶生产再生化纤,在中国已成为一个发展前景良好的行业。资源的再生利用,既能减少污染,又可以增加效益。利用回收的聚酯瓶片可生产涤纶短纤维和非织造布,还可用来生产中空纤维,制作絮棉等填充料。在服装面料生产领域,该纤维可与其他纤维混纺,混纺率高达90%左右。在本届展会上,将有部分企业展示再生纱线及相关产品。
作为一种环保技术,原液着色技术的推广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它正在被更多企业接纳和尝试,并在不同领域有着可喜的突破。最早在纺织行业内掀起原液着色浪潮的霞客环保,近几年都在推广基于原液着色技术的各种新产品,包括可替代腈纶的“赛特丝”等。
特点二 化纤仿真
近年来,化纤仿毛、麻、丝的产品层出不穷,其中雪纺纱是化纤仿丝绸的杰作,人造毛皮是腈纶仿毛的典型代表。化纤仿真已经从仿、高仿阶段,逐步过渡到超仿真阶段。然而,化纤仿棉一直没有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是由行业发展的阶段性决定的。化纤仿真产品得到大范围应用的前提,一是具有天然纤维的特性但价格相对便宜;二是被仿的天然纤维属于紧缺资源,需要弥补产品。以往,化纤仿棉并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在“高成本”时代的倒逼下,“超仿棉”已成为整个纺织行业迫切的心愿。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