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正文

通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靳小海

来源:河北太行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7日

本站讯(记者 徐辉/通讯员 刘丽娟)憨厚真诚,沉默寡言,外表朴实,却身披殊荣: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职工、河北省职工创新能手、第三届数控技能大赛河北赛区数控车工职工组第一名、公司技能带头人、数控车工高级技师……今年五一前夕又喜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就是河北太行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机械数控车工组组长——靳小海。

“只要肯学、肯干,不管在什么岗位,任何困难都不会成为‘绊脚石’。”

靳小海在数控加工领域是河北省新一代知识型青工的代表,为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做出了显著贡献。他多次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河北赛区名列前茅,精湛的技艺源自持之以恒的学习和不断的创新。在 2000年开始从事数控车床加工之前,他曾有过多种工作经历,但他最终选择了数控加工,并在不知不觉中被它深深吸引,事业与兴趣的统一,使他心中产生了一种要学好干好的强烈渴望。靳小海所学专业并非数控加工,但是他说:“只要肯学、肯干,不管在什么岗位,任何困难都不会成为‘绊脚石’。”

他首先从最简单的识图、熟悉刀具入手,了解工作现场的一切有形的事物和它们的作用。平时留心师傅们的每一个操作环节,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在工作之余他刻苦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从最基本的机械制图开始,先后学习了《车工工艺学》、《数控编程》等专业书籍,初步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使自己在工作中做到明白图纸、了解加工方法、明确重要尺寸、知道加工结果,逐步胜任日常的简单工作。

为了使自己有进一步的提高,他系统学习了日本法那克数控操作系统。为了搞明白每条操作指令的执行过程,除平时主动向师傅们请教外,还积极利用机床的模拟功能深入了解每条指令的执行细节,对于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做到心中有数,因为这对数控加工十分重要。为适应现代数控加工,完成复杂型面的加工,提高生产效率,他又学习了CADCAM等现代数控加工方法,掌握了CAXA数控车等几种CAM软件,实现了诸如椭圆、抛物线、样条线等复杂型面的数控加工。

在工作中,靳小海养成了善于观察、不断揣摩、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及时进行总结的工作习惯,每当有所顿悟与收获时总是赶快记下来,对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进一步的积累。例如对于数控车床的加工过程他就概括总结为:开车输试,测锁重开;对于质量控制总结为:重要尺寸件件量,次要尺寸隔件量,形位公差不能晾;对操作事故进行分类等。正是有了这些“土办法”、“顺口溜”的帮助,使得他在几年的工作之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能很快找出原因加以解决。几年来,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他不但逐步胜任了自己的工作,还成长为加工能手、技能带头人。

“我就是有个倔脾气,再难加工的零件,都得想办法把它干成。”

作为一名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的员工,靳小海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军品的试制攻关任务,主要从事高精度、高难度零件的加工。每当遇到难干的零件,单位首先想到的就是靳小海,而他也总是当仁不让,再难加工的零件,到他那儿,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他说:“别看咱人瘦小,但也有个倔脾气,遇到难题,就是不服输,再难加工的零件,我都得想办法把它干成。”有时为了解决一个难题,他可以两天两夜不睡觉,反复地演算、思考、记录、分析,研究一个个数据、一套套设计方案,直到攻克难关,就是凭着这种不服输的劲头,他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急难问题,为公司赢得了信誉,也使自己的技能水平逐步提升。

靳小海第一次独立加工的零件是一个直径Ø200的盘类零件,该零件其中一端面上有几段平滑过渡的圆弧,按正常的加工思维,没有合适的刀具可选用,需要进行接刀,但那样就会出现接刀痕,达不到要求的精度。经过仔细研究图纸,他突然获得了灵感:外圆刀不可以做端面刀使吗?经过仔细分析,他坚定了信心:没有问题!一把35度外圆刀加一段轮廓循环指令完美地完成了第一件高难度零件加工。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刀具、机床、指令是固化的,但人的思想不能僵化,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才能够迎来柳暗花明。

对于遇到的难题,靳小海总是能沉稳应对,开动脑筋,活学活用所学知识与经验,他独创了很多独特的加工方法,如端面深槽车削加工法。端面槽加工是常见车削加工操作之一,在实际加工中遇到槽宽深比超过15的加工问题时,如果零件材料又是难加工材料,端面槽加工就会变得十分困难,经过不断摸索,他逐步掌握了一种加工端面深槽比较有效的方法,不仅很好地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很多加工难题,而且使端槽加工效率得到很大提高,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靳小海的“倔劲”还表现在勇于并善于接受新技术的挑战。去年,公司从美国HARDINGE公司引进了Quest 8/51车削加工中心。该机床XZ轴的定位精度均在6微米以内,各轴快速移动速度均不低于24m/min,同时主轴端跳、径跳均不大于1微米,各轴的重复定位精度均在2微米以内,并且选用C轴功能。在机械加工行业属于高精度全功能的车削加工中心,机床加工精度范围远不同于现有的加工设备。靳小海凭着多年的技术积累,同机床厂家调试人员一道,仅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从机床调试、功能调试、加工试件到批量生产的过程,特别是C轴功能的应用,大大扩充了机床的加工范围。

靳小海还经常别出心裁地设计多种简单适用的夹具、辅具,如在花盘上进行板件镗内孔时,工件有垂直度0.02mm的位置工差要求,需要在花盘上工件定心,靠打表找正费时又费力,为了保证加工精度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他对花盘进行了简单改造,并增加定位元件,很好地解决了精度难于保证、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靳小海深知,试制是公司获得订单的突破口,也是长远发展的关键,作为公司级技能带头人,他责无旁贷地以新产品工艺试制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力,不断挑战自我,在平凡的岗位不断创新,2008年共进行新产品工艺攻关十三项,攻克技术难题两项目前这些项目已逐步形成批量生产规模,带来一定经济效益,也为公司将来的发展储备了力量。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获得了多少,而在于他奉献了多少。”

靳小海所在的单位以试制见长,有利于技能人才的培养,年轻人成长很快,近年来也有一些人因为多种原因离开了公司,但靳小海从一名普通车工到高级技师、技能带头人,却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将个人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说:“是企业培养了我,没有企业就没有我个人的一切,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获得了多少,而在于他奉献了多少。”

作为一名兵头将尾,靳小海带领着一支由21名员工组成、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年轻队伍,在组里,32岁的他是年龄最大的,他作为组长、技能带头人,紧跟公司的发展思路,着眼未来,发挥自己的技能水平,培养新人,带领大家共同进步。对于年轻人,他手把手地教,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他们,并身体力行地把善于学习和勤于钻研的好习惯传给他们,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别人问他:“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靳小海腼腆一笑说:“我不怕大家超过我,知识在不断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人超过。我是组长,又是老大哥,从来没有想过藏着、掖着。”在组里,他像朋友,像兄长,像师傅,更像家长一样帮助、引导,细心呵护组里的每位员工。2008年,伴随生产规模的扩大,班组新进了几名职工,如何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他为此很是费了些心思,分析每个人的特点,掌握每个人的秉性,因人施教,因才委任,分开档次,重点培养,激励共进。现在这些年轻人都已担当了相应生产职责,有的成为独挡一面的能手。

在靳小海的带领下,数控车工组形成了主动、热情的工作氛围,“团结、和谐,就像家一样。”大家都这样来形容自己的班组。在这种团结和谐的氛围中,年轻人不断成长起来,数控车工组也获得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五好一准确”优秀班组、河北省“职工创新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1  
阅读数量(94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