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开始聚酯产能大幅扩张,今年PTA也进入产能扩张期,但上游PX处于产能扩张低速期,下游的终端需求也有所放缓,”PX—PTA—聚酯—纺织服装“产业链呈现出中间膨胀两端紧缩的局面。在此背景下,PTA后市何去何从?
一、PTA和聚酯产能充分扩张
今年新装置全部投产后国内PTA产能将达到2006万吨,按照90%的开工率,月度产量在150万吨左右,按照去年下半年平均月度进口(含QTA)55.64万吨来算,PTA月度供应量将在205万吨左右。而今年聚酯新产能投产也比较多,但考虑到资金偏紧及需求端制约等因素,实际投产的新产能比计划要少,根据市场普遍认同的360万吨的新增产能规模预计,聚酯下半年的产能在3300万吨,按照87%的开工率来算,其月度产量为239万吨,需PTA205万吨左右,与估算的PTA的供应量基本吻合。因此,PTA供应应该处于紧平衡状态。
二、PX供应紧平衡
目前对于PX的产能因统计口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按照CCF的统计数据,由于福佳大化9月中旬将停车准备搬迁事宜,而中海油惠州重启时间在10月底11月初,因此9—10月国内PX的产能只有746万吨,按照90%的开工率,月度国内产量在55.95万吨,11—12月的产量将回升至61.2万吨。国内PX一直依靠进口来弥补缺口,今年3—7月PX的月度平均进口量在39万吨以上,7月进口量达到43万吨。因此,9—10月PX供应量应在96万吨左右,而11月份以后将达100万吨以上。如果所有PTA装置正常运行,开工率平均在90%,则月度PX需求量在100万吨左右,再考虑到提前备货及PTA装置检修等因素,PX的供应量基本可以满足PTA装置的需求。另外,目前市场比较担心9—10月亚洲大量PX装置检修将影响PX供应,从而推高PX价格。笔者认为,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出现,那么亚洲PX价格的高企可能会吸引其他地区的PX进入。据CCF统计,目前全球PX供应比较充裕。因此,从产业链角度看,如果产业链上所有装置均按照既定计划运转,则各环节都可以实现供需平衡,不会出现原料短缺,因此对PX应持谨慎看涨的态度。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