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黄士龙:服装企业应从研究消费心理入手提高品牌知名度

来源:中国纺织科技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4日

那篇有关我国服装品牌存活率低下的短文,竟引起业内人士的颇多认同。服装同质化、雷同化,是其主要原因,致使品牌空心化;忧心者更积极建言,避免这一现象的继续蔓延。他们坦言,唯有特色鲜明、文化厚重的服装,才能为市场所宠。这确是服装业发展的瓶颈、命门,抓得?准,大多服装从业者都认识到这一点。可待到运作时,就有点无所适从了。
 
  先简略说个概念,何谓品牌文化。那是人文特质在品牌中积淀、传达某种生活形态、赋产品以生命力的无形资产,是品牌最核心的DNA,素有服装品牌灵魂之称。它蕴涵着品牌的价值理念、品位情趣、情感抒发等精神元素,是植入心灵、触发消费的有效载体。且贯穿产品开发、营销推广、终端销售等各大环节。
 
  而从服装品牌成功运作的经历来看,品牌商或从服装款式、品质、服务乃至美誉度、影响力、民族性等多方面入手;或就品牌质地和工艺加工,着重外部独特、精湛的气质塑造,以吸引消费者注目的第一印象;或主攻设计软肋、通路拓展、强化终端,等等。其中任何一项的突破,都必将对我国服装企业产生质的改变,即有助于服装品牌综合实力的提升。这就需业内人士静心细加分析:选择自己会做、能做,且能做好的某个点切入,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经市场实践的多轮磨合,且各部门的通力配合,藉以时日的考验,一种高质量、高品位、高成长性的服装品牌,就会破茧而出。其不俗的文化魅力,必会受服装市场的高度重视及热情追捧。而服装牌誉也就日积月累、叠丘成峰、蒸蒸日上。由区域辐射四方,经年的不懈推进,服装品牌空心化的弊端,必将得以有效扼制,服装文化也就在累积中由小趋大、由弱而强地不断攀升,以致进入国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作为品牌的灵魂,是品牌生命力的核心,人们能够理解,也不同程度地努力着、实践着、进步着。可关键在于文化的创新,中国文化虽底蕴深厚,有5000年的历史。但不能复制历史,或历史再现,更不能把某些历史形象照搬至当下。而是在与国际文化的交错中,实现创新性的蜕变、升华,即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早在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就提出:“把生活中常见的事和物,转化为巨大的文化和经济效益,要出新意,也即创意。”全球富豪比尔?盖茨曾有过一段经典的描述:“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权威数据还表明: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以此推算,短短一分钟,创意经济就给人类带来1700万美元的财富。这是多么巨大的诱人的“创意”啊!而最新统计数据更显示,文化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已由第二性,上升为领先的第一性了,且在各国都有长足的表现。美国的文化产业占GDP的27%,发达国家一般都达到20%以上。可见,国际社会已进入了创意时代。通过创意获取创富,是智能型的产业,是新文化新成就的体现。而我国的文化产业竟是GDP的2.5%,差距的巨大,说明上升空间和潜力之巨大。就服装文化而言,我国近邻日本、韩国,堪称表率。多做些研究可能会有更真切的体会。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58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