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化纤专区 >正文

2005年我国化纤行业形势好转 但仍处于调整期

来源: 发布时间:2006年08月25日

  编者按:中国化纤行业经历了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2005年行业运行发生重大逆转,产能过剩、原料紧缺等深层次矛盾集中显现,使市场行情、企业开工率、行业运行质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行业形势十分严峻。在此情况下,化纤行业及企业始终采取理性和冷静的态度,在保持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前提下,积极应对,主动调整,终于在今年上半年使中国化纤行业形势出现好转,特别是第二季度,好转形势更加明朗。但是,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理事长郑植艺就今年上半年化纤行业运行形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化纤行业结构性矛盾和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中国化纤行业仍然处于调整期。

  数字

  郑植艺谈到,上半年化纤行业总体形势较为乐观,运行好转,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市场情况出现好转,特别是占化纤行业总量达78%的化纤大品种涤纶行业,运行情况有了明显好转。占化纤总量48%的涤纶长丝和占总量30%的涤纶短纤维产量增速均在15%以上,都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但是,腈纶、氨纶、丙纶等行业的运行情况尚不理想。二是行业开工率有所恢复。上半年聚酯行业开工率恢复到了75%,同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涤纶行业恢复至85%,提高了3个百分点;其他行业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全行业开工率尚未达到85%的平衡点。三是行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上半年化纤行业实现利润28.6亿元,同比增长51.5%;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为12.6亿元,同比降低18.7%。其中涤纶行业,实现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2.18倍,占行业总利润的53%;亏损企业亏损额为4.9亿元,同比减亏51.8%。四是行业运行质量全面好转,但仍处于恢复期。从赢利能力上分析,上半年化纤行业总资产报酬率提高到2%,同比增长了0.3个百分点;从发展能力上看,销售增长率达到22.8%,同比下降了7.8个百分点;总资产的增长率达到16%,同比降低了4.56个百分点;从流动资金上看,应收账款的增长幅度不理想,上半年应收账款达到了145亿元,同比增长了20%。五是供需基本平衡。在供应方面,上半年化纤产量为963万吨,同比增长了15.5%,净增106万吨;进口66.5万吨,同比减少12.8%,净减9.8万吨。上半年市场供应总量达到980万吨,同比增长12.6%,净增109.3万吨。同时,下游需求旺盛。纺织产品销售收入、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出口 交货值等四大指标的增长明显,其中与化纤行业直接相关的下游六大类、八种产品,增长幅度分别达到了1.97%~31.68%。在化纤产品的出口方面,上半年出口49.2万吨,增长52.2%,净增近17万吨。可见,上半年下游纺织行业对化纤产品的需求较为旺盛。

  分析

  谈到上半年影响化纤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时,郑植艺认为主要有四大因素:首先是原料。原料价格仍然是影响当前化纤行情的重要因素,对行业发展的制约作用十分明显。上半年原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高达85%,尽管比去年同期的87%下降了2个百分点,但仍然处于警戒线之上。上半年合纤原料进口623万吨,金额55.1亿美元,数量增长12.1%,金额增长6.9%,其中PTA进口355.2万吨,同比增长15%。EG进口202.2万吨,同比增长8.7%。因此,上半年化纤行情好转,效益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料价格增幅的回落。特别是PTA市场均价同比仅增长了0.24%,EG市场均价下降了16.6%,对聚酯行业效益增长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原料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短期内还难以得到解决。

  其次,行业竞争加剧。2000年~2005年化纤产能年均增速达到20%,其中涤纶增速达到23%,聚酯为33%。2005年,化纤产能增长速度得到调整,目前已降至16.6%,涤纶降至16.8%,聚酯降为7.9%。但是行业前几年高速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还需要行业自行消化一段时间。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显示,去年下半年到今年1~5月,化纤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得到了有效控制。

  再次,来自棉花市场的影响。历史上当棉纺织品市场需求增长的时候,对化纤布、混纺布的需求往往大于纯棉布。但从去年起,情况发生明显变化,纯棉布产量增速为24%,而化纤布仅为12.2%,混纺布为9.3%。今年上半年化纤布产量增速为14.66%,混纺布为11.78%,纯棉布增速尽管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化纤布和混纺布,为17.13%。这种情况历史罕见。其原因是,2005年以来棉花供应充足,而且棉纺行业的技术进步取得了明显成效,产品更新加快,纺织企业更多地采用棉纺产品为原料。

  第四,受行业运行周期的影响。针对自2004年第四季度起化纤行业发生的逆转形势,中国化纤工业协会总结了从1975年到2004年,整个化纤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速变化的规律,同时总结了化纤行业从1992年价格逐步放开后,到2004年化纤主要品种市场价格的变化规律,发现我国化纤行业运行存在明显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规律决定着化纤行业在高速发展后必然有一个调整期。随着周期变化,化纤行业的供求关系从不足到阶段性过剩进行着相互交替。对去年以来化纤行业运行情况分析表明,我国化纤行业已进入自1975年以来的第九个发展周期的低谷期。这完全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郑植艺称,尽管化纤行业仍然处于调整期,但行业总体发展是健康、良性的,始终没有偏离平稳发展的轨道。调整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发展,而且今年化纤行业已经看到了调整的成果:

  其一,化纤产量增长速度得到了合理的回归。2005年产量增速已降至14.7%,涤纶降至19.8%,聚酯行业降到7.9%。今年上半年产量增速为16.4%,涤纶为15.41%,聚酯为6%。

  其二,化纤行业投资增速下降,投资方向得到了调整。从2004年增速为44.1%,逐月下降,2005年1~6月下降到18.5%,全年降至2%。2006年第一季度增速仅为3%,1~6月为3.2%,6月稍有反弹。同时,投资方向得到调整。以聚酯为例,纤维级聚酯投资增速已降到了3%,瓶级、膜级等非纤级聚酯投资增速有所加快。

  其三,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速度加快。据统计,2005年淘汰102万吨,今年估计将淘汰50万吨以上。化纤落后产能在去年淘汰的基础上,今年还将淘汰近50万吨。

  其四,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集中度更加明显。向大企业集中,目前,20万吨以上的企业已经达到22家,总产能为908万吨/年;向市场集中,化纤市场集中在东部,东部地区化纤产能达到1713万吨,占总产能的89%,其中浙江省占40%,江苏省占32%;向民营企业集中,民营化纤企业产能超过了三分之二,达到了66.8%,体现出我国化纤行业在新形势下结构调整的成果。

  其五,化纤行业技术进步明显提升,行业竞争力有所提高。化纤在传统的棉纺应用领域之外,已快速应用到其他领域,其中在家纺行业的应用达到31%,产业用达到7.1%。从化纤制品出口来看,金额增长的幅度大于数量的增长幅度,特别是化纤短纤面料数量增长13.8%,金额增长高达25.3%。产品差别化率明显提高,其中涤纶长丝产品差别化率提高到了36%,而且差别化产品的品种齐全,涌现出一批涤纶长丝差别化产品开发较好的企业。

  其六,化纤行业的管理水平继续提高。从三项费用来看,百元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连续7年下降,今年上半年已分别下降至每百元0.84元、2.08元、1.68元,达到国际上较好水平。

  综合分析,上半年化纤行业总体上发展是健康、良性的,运行基本平稳。

  预测

  对于下半年的情况,郑植艺进行了预测,他认为,尽管化纤行业仍然处于调整期,但发展前景比较乐观。今年下半年化纤行情将稳中有升;化纤产量增速将有所回落,全年增速约为12%;产能增速将进一步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应控制在12%以下;进口量130万吨,同比减少12%;出口量突破100万吨;行业经济效益全年预计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运行质量继续好转。

  下半年,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将继续做好服务工作,准确分析行情变化,为国家宏观调控部门、金融部门及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行业信息及科学的发展建议,确保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化纤行业得到全面落实,确保化纤行业发展速度的适中适度及稳定性,有效控制化纤行业固定资产快速增长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针对当前行业运行中出现的原料等问题,化纤协会将建议国家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调整进口关税,坚持公开暂定税率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关税倒挂的问题。下半年,化纤协会还将加快建立原料期货市场,运用期货市场稳定价格、套期保值的功能,稳定原料市场价格。同时,建立聚酯原料供求双方的协调机制,使供求双方都能够理性判断,理性预测,加强沟通与合作。


1  
阅读数量(91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化纤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