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面料专区 >正文

2006产值过102亿 经编业拉动海宁工业"快跑"

来源: 发布时间:2007年03月08日

  “以前我们进行产品检测都寄到上海去,最快也要一个星期,如今有了自己的检测中心之后,产品检测只要三个工作日就可以搞定,有些情况特殊的,甚至当天就可以解决。”这是海宁超达经编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建光对海宁经编工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前后的切身体会。其实,从经编工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得到实惠的不仅是超达公司,园区内230家经编企业都切实享受到了服务平台提供的便利,而这也成为海宁经编产业在近年迅速崛起的源动力。

  记者从日前在海宁召开的有关会议上了解到,2006年末,海宁经编产业总产值超过102亿,占海宁工业总产值的13%左右;仅海宁工业园区的总产值就达到75.2亿元,约占全国经编业总量的1/4。

  经编产业 海宁工业的后起之秀

  以往,人们一提到海宁,就会想到皮革,海宁的皮革产业早已蜚声海内外;一谈到家纺,人们也会想到海宁有个全国规模最大的家纺装饰布产销基地,如今继皮革、家纺之后,海宁工业又冒出了一匹“黑马”——经编产业,成为拉动工业的“三驾马车”之一。

  海宁的经编产业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但直到90年代初,海宁全市拥有8台中低档经编机以上企业还只有7家。从90年代中期开始,海宁市委、市政府将经编工业列为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坚持用高新技术来改造经编产业,大力为经编产业打造信息服务平台,海宁的经编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海宁也因此成为全国目前最大的经编产业集聚地。2006年末,海宁经编产业总产值超过80多亿,占海宁工业总产值的25%左右,仅海宁工业园区的总产值就达到75.2亿元,约占全国经编业总量的1/4。

  服务平台 海宁经编产业的源动力

  经编产业作为一个传统产业,其在海宁的发展可以分为泾渭分明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是海宁经编产业发展的萌芽期,在这10多年的时间里,海宁的经编产业只有7家上规模的企业;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海宁市委、市政府为经编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搭建了技术、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三大平台,使海宁经编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2005年,国家发改委组织专家对全国各地的纺织行业进行调研后发现,海宁地方政府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能够促进海宁纺织行业主要经编产业的快速发展,肯定了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对纺织产业进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海宁模式 全国纺织业学习的典范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贸易环境恶化,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近年来,全国各地纺织行业的发展深陷泥潭。相对于各地纺织行业面临的尴尬局面,海宁的纺织产业主要是经编产业依靠海宁市政府搭建的经编产业服务平台却走上了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道路。

  在3月7日举行的全国纺织专项资金公共服务项目工作座谈会上,海宁依靠服务平台的搭建来推进纺织行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这一经验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认可,各地代表纷纷表示,海宁的经验值得他们借鉴。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局长张莉也在座谈会上表示,这次全国纺织专项资金公共服务项目工作座谈会选在海宁召开,就是因为海宁纺织产业特别是经编产业的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趁次机会正好让全国的同行来学习一下海宁的先进经验。

  来源: 浙江在线


1  
阅读数量(100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面料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