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诸如京、沪等大城市有着其他二三线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们与国际接轨程度高,市场化程度也较高,消费者层次区分度大,消费观念也更加大胆、前卫等,种种优势使得众多品牌(包括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把目光瞄准了大城市。然而,这样的“品牌扩张战略”在早些年服装业的竞争还并不很激烈的情况下,不失为一个“攻城掠池”、迅速抢占市场份额的策略。然而现实表明,如今服装业的竞争已经是今非昔比,品牌间越来越激烈的比拼也让这个战场“硝烟弥漫”。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些国际大牌近年来在中国大城市开店的情况:2007年,GUCCI的中国最大旗舰店在北京新光天地开始营业。同年,gant全球最大旗舰店在北京世贸天阶亮相;CK(CALVIN KLEIN COLLECTION)零售旗舰概念店在北京王府饭店开业,也是其在亚洲的第一家零售店……2008年,Burberry 亚洲最大旗舰店在深圳益田假日广场开业;阿迪达斯全球最大旗舰店,同时也是全球首家品牌中心落户北京三里屯;范思哲Versace也在北京开了首家旗舰店;法国的百年品牌RAMOSPORT在北京华贸中心开设了旗舰店,这也是亚洲首家旗舰店……以上的事实不仅展示出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进军中国市场,在大城市内旗舰店日趋增多“光环”的遮掩下,同时也发出了这样一个我们不可忽视的信号:大城市中国际品牌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占据了中高档市场的相当份额,本来已经趋于饱和的服装市场空间也将会更加狭小,同时合适物业的稀缺问题亦逐渐突现。换一个层面思维,对于国内品牌来说,这样的情况同样存在:如今在大城市开店经营,不但要同众多国内品牌共享一块面积有限的“蛋糕”,而且要遭到来自国际品牌的挤兑,因而自身获得发展的几率也降低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