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宁波三千服装企业坐失十亿奥运商机

来源: 发布时间:2008年04月08日

  眼下,正当全国许多企业都在争相抢食奥运经济蛋糕的时候,宁波服装业却似乎有点跟不上节奏。

  在“奥运经济”这场较量中,有众多宁波企业如贝发、奥克斯、广博、三A、圣豹等都分到了一杯羹。但一直在国内服装业占据领头羊位置的“宁波装”却至今一无所获。相比于福建、广东两地服装企业频频赞助奥运项目、参赛队伍以及签约奖励中国队单项奥运冠军等,作为“服装大市”的宁波,3000多家服装企业可以说是坐失“奥运商机”。

  多类服装无一宁波产

  对于服装业来说,北京奥运会商机无限。服装企业参与奥运经济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北京奥组委的赞助方式就有“奥运全球赞助”、“特许营销”、 “特约供应商”等,奥运会前期奥组委还会有一些采购活动,包括礼仪服、运动服、运动村室内用品及宾馆用品等直接奥运产品,大型体育设施所需的纤维材料、土工布及其他纺织用品等间接奥运产品。

  面对前景如此诱人的奥运商机,宁波服装业却至今一无所获,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表示获得了奥运订单。记者从宁波服装协会和宁波数十家服装企业了解到,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圣火传递仪式、颁奖仪式、官员互访仪式等10多类场合,均无一使用“宁波装”。

  而据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公布的“北京奥运会服装、服饰及配饰类特许生产商名录”中,也没有宁波企业的踪影。

  服装蛋糕达10亿元

  据了解,在奥运会比赛期间,将举行700多场颁奖典礼,典礼上的礼仪人员、服务人员、工作人员都需要服装搭配。另外,奥运会开闭幕式演出人员服装、服务人员服装,还有奥运代表团运动员、官员的服装,甚至奥运志愿者、火炬手的服装也是定制的。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有关人士表示,“在全球20多亿电视观众面前展示自己的产品,这个商业推广机会大得难以想象!能够获得这种机会,本身就是对产品形象和品牌的升级。”

  “奥运产品特许营销”领域也存在着巨大的商机。北京奥组委通过颁发奥运特许经营商许可证,准许其在产品上使用奥林匹克标识,用于奥运产品的推广销售。许可证主要用于纪念品领域,如奥运服装、文化衫、遮阳帽、服饰等。根据测算,只要到北京旅游的客人每人买4件奥运服装、服饰,就可以为服装业带来近10亿元人民币的纯利润,而2008年无疑是购买奥运产品的最高峰。


1  
阅读数量(62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