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运动品牌该如何走出残酷的竞争僵局?

来源: 发布时间:2008年04月03日

  中国运动品牌成长和发展的同时,也陷入了残酷的竞争僵局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无论是李宁、安踏,抑或是361度、沃特、匹克、特步、鸿星尔克等都迎来了一次走上国际舞台的良机,2008年很可能是决定它们命运的时刻。对它们来说,奥运商机不仅仅意味着21世纪第一个10年最重大的战役,有可能也是决定以后几个10年胜负的关键,对一些小品牌来说,则可能从此消失。虽然奥运精神倡导的“重在参与”,但运动品牌营销的文化本性却是“冠军拿走一切,输家一无所有”。

  运动品牌竞争僵局   

  伴随着中国体育在世界的强势崛起,作为中国体育产业之一的运动品牌正在迅速发展壮大。但成长和发展的同时,也让中国运动品牌陷入了残酷的竞争僵局,态势僵局、传播僵局、定位僵局、渠道僵局、制造僵局已经成为制约其壮大的五大僵局。  

  态势僵局。如果将现在运动品牌的市场现状分为高、中、低端三部分。那么,耐克和阿迪达斯牢牢地占据着高端市场,李宁、安踏在中端徘徊,而众多中小品牌则盘踞着中国乃至世界绝大部分的中低端市场。所以,“向高端进发”和“国际化”是中国本土运动品牌亟待攻克的两大难关。  

  其实中国品牌在这方面所做的尝试和努力由来已久。   

  2000年6月,李宁击败阿迪达斯夺得了法国体操队装备赞助权;2001年,李宁赞助了第27届夏季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并在西班牙桑坦德成立第一家海外形象店;2004年5月,李宁成功签约西班牙篮球协会,其男子篮球在2006年世锦赛上成为新科世界冠军;2007年,李宁携手又一支冠军球队阿根廷男篮……   

  几年来一系列大手笔运作为李宁在国际上赢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几年中公司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却一直徘徊不前,国内市场中,李宁也在向高端进发中遭遇到耐克和阿迪达斯的阻击。  

  而随着安踏的一炮走红,运动品牌在福建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不过却难免陷入到同质化的瓶颈。虽然都有一个国际化的梦想,但不论是率先起步的安踏,还是特步、361度、鸿星尔克或者匹克,不仅还没有完全杀入高端市场,反而在中低端市场拼杀得更加激烈。   


1  
阅读数量(7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