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2008年服装商业正值内需拐点

来源: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11日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近日在中纺圆桌论坛上表示,2008年国内纺织品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为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创造机遇。

  据了解,目前,中国纺织品80%左右在国内销售,巨大的国内市场是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13亿人口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衣着类和家用纺织品的消费将持续增强。

  正是基于纺织服装业在国内发展的潜力,服装商业也迎来“井喷”式发展。今年年初,中国服装协会推出《商业创新促进中国服装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在2007年的商业变化中,不但百货主渠道在求变创新,各类服装市场也在谋求升级,还产生了ITAT等一批服装商业渠道创新典型,连一些服装龙头企业也纷纷开始商业创新实践。一些前几年在商业创新中比较成功的特许经营品牌也在孕育新的商业整合;国际品牌也按照中国市场的模式正式登陆,广大中小企业更是迫切地需要用商业创新来进行成长突围。

  这一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叹:2008,中国服装业到了发展拐点。

  三年前你可能没有听说过ITAT,现在可能也不是它的顾客,但是这个品牌却从三年前的1家店面,发展到如今的1000家店。2007年,ITAT集团以全新的商业模式,整合国内服装生产厂家过剩产能和商业地产过剩资源,形成“服装生产商———ITAT集团———商业地产商”铁三角联盟利益共同体。同时,网络直销品牌PPG去年因迅速扩张而备受关注。某位服装集团老总曾感慨道:“当今的社会大鱼与小鱼的体量分化在不断加大,大鱼吃小鱼的速度也在呈几何级增长。”为此,在2007年的商战中,七匹狼、报喜鸟等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后,首先提升自己的渠道。与此同时,休闲装品牌和部分正装、女装品牌已经把视角投向“大店工程”之上。令广大国产品牌无法忽视的是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

  ZARA、H&M、C&A、GAP四大零售时装品牌已经进军中国,这些国外平价时装品牌不仅在上海、北京店铺销售告捷,还纷纷宣布了其拓展中国市场的进一步计划。

  2007年,新型服装销售渠道与传统的服装销售渠道可谓百花齐放,但百货商场、专卖店、购物中心、服装专业市场等仍旧占据着服装销售的主导地位。百货业加快了扩张和创新步伐,以迎接新商业渠道的挑战。而服装专业市场经历了从“地摊式”到“大棚式”再到“商厦式”的层次升级后,商业创新的形式主要体现在服务增值上。2007年的产业集群孕育了众多品牌,品牌促进了流通,流通的兴旺又带动了产业链的发展。如纯品牌依靠自身强大的销售网络,将自身产品外包给其它厂家,带动了一批中小生产型企业的发展。这种“商业集群”的示范作用将对我国产业集群的纵深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商业创新的主体主要是服装品牌企业、服装生产企业或是服装商业企业。当前,商业创新首先要依靠服装行业商业链条上各合作主体的创新,他们的表现及相互间形成的商业“生产关系”优势,直接决定了行业的商业创新生产力价值。


1  
阅读数量(50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