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重于进攻疏于防守——服装企业当家人之软肋

来源: 发布时间:2008年02月15日

  本土服装企业领导人中的佼佼者具有众多的优秀素质,社会责任、创业精神、和谐双赢、自我修炼等方面的素质表现得尤为突出。但同时,面向未来,中国企业领导人受困于以下四大软肋:重于进攻疏于防守、高层团队管理不善、针对本土创新不足、凭直觉而非重思考。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以下问题,本土服装企业将遭遇难以克服的发展瓶颈。

  中国服装企业领导人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融资或资本运作、收购兼并、市场扩张等外向性、进攻性的上面。尽管他们认为人才短缺是最大的挑战,却很少在人才培养和组织能力建设上下工夫。同时,中国企业领导人培养下属的能力,明显低于全球企业的领导人。这种进攻和防守的失衡,因为缺少训练有素的“高参”而变得更加严重。

  国际领先的企业拥有高质量首席财务官、首席营销官、首席信息官和首席人才官等等,而中国服装企业过去20多年并未培养出大批世界水平的“高参”,这使得企业的最高领导人在平衡进攻和防守战略实施的方面,缺乏必要的内部支持。

  由此,中国服装企业的领导人不得不对外思考市场环境、竞争态势、收购兼并、资本运作,对内考虑人才培养、文化塑造、体系制度建设等等,难免不顾此失彼。长期来看,中国企业在人才培养和组织能力建设方面欠账太多,最终将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与欧美企业的领导人相比,中国企业领导人团队领导能力较弱。这些企业的高层团队最大的问题是合作与信任。高层团队成员之间高度的合作和信任对于公司的战略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实践证明,越来越多的创新来自高层团队成员之间的高度配合和信任。企业高层团队成员之间不能合作,企业中必然会形成不同的派别和势力范围,使得战略执行过程中“左手不知道右手在干什么”,甚至是“左手打右手”的情况出现。

  很多中国企业的高层团队成员对于自己在战略实施中的具体责任和角色并不十分清楚。因为他们每个人的责任边界缺乏清晰定义,导致互相扯皮或不能及时补位,从而影响战略实施的速度和效率。

  与全球企业领导人相比,中国服装企业领导人并不具备大量创新的行为或领导组织创新的行为。相比之下,国际企业的企业领导人表现出很多创新的行为。然而,中国服装企业领导人并未表现出大量的创新或领导企业进行创新的行为,特别是根据本国市场的特点,通过产品服务、盈利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寻找到蓝海的行为。

  很多企业领导人在处理信息进行决策的时候,更偏好从直觉出发,而非倚重深入而周密的战略性思考。“凭直觉、拍脑袋”而缺乏系统广泛的信息收集和深入周密的战略性思考也让很多中国企业领导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在投资、扩张和企业运作等方面的决策错误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1  
阅读数量(41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