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老面孔”陆续参与棉花收购 “新面孔”今安在?

来源:中国棉纺织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9日

去年10月份,记者亲赴阿克苏探棉情,印象最深的就是路边成群的拦车加价抢收棉花的投机客。大量投机资金的涌入也导致了棉花在短短半年间从1.7万/吨涨到了3.3万元/吨。不过,随后棉花价格大跳水,这些囤棉的投机客也多数亏损出局。时隔一年,又是一个新疆棉花收购季,嗅觉灵敏的投机资金又盯上棉花了么?

  “现在我们厂里就收了两个车皮的棉花,也就60吨,哪里还有什么抢棉花的投机客,谁还敢抢啊。”阿克苏久如棉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郑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只开了两台轧花机,别的都在“停工调试”,主要还是被去年棉花的大起大落吓怕了,大家都在观望。郑先生认识的一个浙江商人,去年2.8万元/吨囤了几千吨棉花,结果后来亏了近一亿元,多年攒下的老本都赔光了。

  不过,在国家启动棉花收储的带动下,一些有补库需求的纺织厂开始零星采购,久如棉业昨天又接到了6个车皮的订单。有了去年的教训后,纺织企业只敢随用随买,棉花库存一般只有一个月的用量。多数用棉企业要等到10月份棉花大量上市后才开始采购新棉。现在轧花厂都是订单作业,有了纺纱厂的订单,再开门收购棉花,怕万一高价收棉,又砸在手里。大型棉花企业和纺织企业还没有大量收购棉花。

  去年参与囤棉的投机客都哪里去了呢?“有的做小生意,有的办厂生产工艺品,多数都回自己老本行了吧。”郑先生说,相比去年众多的“生面孔”,现在参与棉花交易的都是老熟人,多数都在这个行业里做了10多年了。


1  
阅读数量(101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