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业内认为是棉花“最低保护价”的临时收储政策自9月8日实施以来,至上周五10天时间(除去节假日)仍未获任何成交,而上周棉花期货价格受国际市场动荡因素影响也出现大幅度下跌。
记者近日走访山东部分棉产地和纺织企业了解到,棉纺企业目前仍面临较大压力,大面积停产限产现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专家认为,棉花收储政策对提高棉农积极性及规避纺织业风险有重要作用,但从目前来看,纺织企业要走出困境仍需时日。
国家托底收储棉农积极性提高
虽然棉花收获后期下了不少雨,影响了部分棉花的质量,但看着几近成熟的棉花,山东省临清市金郝庄乡棉农金平顺心情不错。“今年产量应该是没有问题,就看质量和价格最后能怎么样了。”他说。
为防止棉花丰收造成的“棉贱伤农”现象发生,今年我国实行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标准级皮棉价格定为19800元/吨。虽然目前仍没有一单成交,但对市场带来的影响已经显现。
德州市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说,今年收储政策不同于以往的最大特点是第一次敞开收购,这对于稳定棉花价格十分有利,棉花价格肯定跌不了。
对于今年的收成,金平顺寄予了厚望。他说,国家最低收购价,对农民来说是大好事。今年种了10亩棉花,照每公斤8元、亩产250公斤计算,今年一亩地的毛收入可达到2000多元,这已接近种粮的收益了。”
许多棉农告诉记者,种棉费工、费力,加上前些年行情不好,所以很多棉农放弃种棉花改种粮食,只有那些只适合种棉的沙地和盐碱地还在继续种棉。这次国家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才让农民心里吃了个“定心丸”。
棉纺行业原料紧张形势有所缓解
山东省德州市是全国重点产棉区之一。2010年德州市植棉面积155万亩,比上年减少32%,但今年这一趋势已有所扭转。德州棉花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说,今年德州市植棉面积160万亩左右,比上年增加5万亩,而且棉花长势整体好于去年,预计产量也将有所增加。
中国棉花协会的最新报告也显示,今年全国棉花产量预计可达748万吨,同比增长12.3%。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芳近日表示,从国际上看,2011年度大多数主产棉国棉花丰收,产量将大幅增加,而需求变化不大,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供给略大于需求,棉价还有一定下行压力。
德州市夏津县农业局植物保护站站长于佃平说,去年棉价上涨,籽棉的价格最高达到近15元/公斤,带动了棉农的种植积极性。今年夏津县的棉花种植面积为54.48万亩,比去年有所提高。今后如果价格能够稳住,种植面积就能稳住,国家的棉花安全也就有了保障。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