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对欧洲投资出现爆炸性增长,当年投资额达到6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102%,占到中国2010年对外总投资额的10%。商务部副部长陈健在9月27日的日内瓦高层中国论坛2011峰会上透露了上述数字。他同时表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还只在初级阶段,未来仍将持续发展。
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688亿美元。当年底的对外投资存量达3100亿美元。其中租赁和商务31%,金融17%,采矿业14%。这些投资分布在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但是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障碍,中国企业的对欧投资一直不多。在总投资额中,约有70%在亚洲,其次是非洲和拉美。
陈健解释,去年之所以对欧投资会出现高增长,原因是中国企业对欧洲市场的熟悉有个过程。过去比较熟悉亚、非、拉美,现在开始熟悉欧洲,所以投资大量增加。
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欧非金融类直接投资8.6亿美元,同比增长99.2%。
中国企业对于在欧洲投资有着较为复杂的心态,一方面,企业看到欧洲存在的商机,尤其是欧债危机发生以来,购买欧洲有关国家的实体资产被认为是一项值得做的买卖。另一方面,由于许多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方面缺乏经验,对于了解较少的欧洲市场抱有“敬而远之”的心态。
陈健也表示,中国企业面对中国对欧投资猛增态势的感受大致相同:兴奋加上不安。
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军仍然是国有企业,但是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一些非国有企业,如华为(微博)公司、吉利(微博)汽车、三一重工等也开始“走出去”。谈到中国国有企业在部分国家投资失败的案例,陈健表示,“走出去”是中国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需要作出的自主选择。希望那些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抱有疑虑的人,能够抛去成见,客观公正地对待中国企业,避免非经济因素影响正常的商业活动。
陈健在峰会上表示,尽管发展迅速,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难题需要应对。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