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金周,在各大商场一片火热繁忙,纷纷打折促销的市场背景下,消费者们却发现今年秋装的价格集体“喊”涨,“内地品牌的服装价格涨得凶,都快赶上国际一线品牌了”。以前商场里普通品牌的衣服基本还是以三位数为主,现在随手拎起一件毫不起眼的薄羊毛衣,标价在千元以上的并不少见。业内人士向媒体透露,今季的秋冬装平均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0%左右。“这几年鞋类、男装、童装价格差不多翻番,女装的涨幅也在60%左右。”
服装价格为什么会猛涨?思其原因很容易令人想起国内每个季度都会上涨的CPI,在整体物价普遍看涨,原料成本增加的背景下,服装业随大流本也不稀奇。但如果再深入调查,却会发现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因为服装业的成本主要是棉花,而今年国内的棉花市场却是一番暴跌的景象。今年三月份以来,棉花价格一路暴跌,从去年每公斤14元到现在每公斤只有8元,几乎被腰斩,棉贱伤农之几成事实,为了防止棉花价格继续下跌,有关部门在9月8日启动了临时收储措施,但两周之内几乎没有任何交易,棉农们不甘于低价出售,只能硬扛。
总之,今年的国内服装市场价格看起来有点诡异,一方面是终端消费者在承受涨价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上游的棉农却又在承受贱卖的压力,中间的差额去了哪里呢?
客观地说,随着纺织品服装进入高成本时代,服装企业确实也在面临着原材料、劳动力、物流、融资等成本的上涨压力,但单是成本的增加其实并不足以支撑今年国内服装市场这么高幅度的价格上涨,因为据业内人士透露,在服装产业链中,生产成本“撑死占标价的30%”。按广东省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的说法,一件服装,标价的1/3是属于厂商的,而厂商的利润可达到一半,也就是说,一件服装,只有标价的1/5~1/6是成本价。其余则归批发商、代理商和百货商场分享。
还可以从另外一些数字看到服装业金钱的流向。这两年世界经济不景气,全球范围内的服装公司经营状况普遍不好,比如著名品牌Esprit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