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温州债务危机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但美银美林的报告却认为对于温州和中国沿海的制造中心地区来说,真正的挑战是愈来愈高的人工成本和对于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急切需要。
事实上,人工等成本的上涨已成为服企资金链紧张的主要“元凶”。温州这场债务危机所带来的启示,除了再一次证明温州服企对民间借贷,乃至银行信贷的高度依赖,还有企业眼下在成本上涨环境中的无力与被动。
那么,目前,中国服企的人力成本上涨由哪些环节构成?又有哪些现实作为可以帮助企业应对成本上涨的挑战?
这不是突发奇想,但仍没用多长时间,法派便作出了放弃四川、将生产基地直接转移孟加拉国的决定。
这也被定义为跳跃式的转移,法派集团董事长彭星的转移战略在三年内来了个大转弯。
放弃四川
对于大多数中国服装制造企业而言,后危机时代最重要的挑战或许是人力成本的上涨,在温州,许多企业因此退掉了大量订单,最近因资金链断裂而出现的温州“倒闭潮”危机与人力成本上升也成因果。
成本的上涨迫使企业寻求更多资金填补缺口,遗憾的是,企业的选择不多。
法派的转移是应对人力成本上升的企业主动作为之一。三年内,法派将转移计划推倒重建,完全放弃2007年在四川投资千亩生产基地的转移计划,进而于2010年迅速决定转移孟加拉国,这一过程或将为业界带来启示。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