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波澜不惊的棉花价格从去年9月份开始大幅飙升,创历史新高,之后又经历了迅速回落、升高、持续走低的过程。去年9月初,棉价每吨18300元;11月初,涨至每吨32000元;12月初,降至每吨26000元;今年2月中旬,又涨至每吨34000元,之后一路下跌,10月初已跌至每吨19800元。这场历史罕见的棉价“过山车”,让我市不少棉纺织企业“很受伤”。
开工赔钱停产违约
部分纺企陷入两难
2010年是纺织行业的“黄金年”,我市纺织企业全面开工,订单供不应求。当年年底,全市拥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374家,棉纺锭665.7万锭,从业人员7.3万人。然而,今年以来,棉花价格持续走低,商家趁势打压纺织品价格,使大部分纺织企业陷入停产会损失信誉并赔偿违约金、继续生产则毫无利润甚至亏本的两难境地。
与此同时,棉纱价格也大幅下滑,绝大多数纺企出现亏损。一些设备技术产能落后的小企业已暂时停工,一些中型规模企业接单数量也明显减少。“我们企业生产还算正常。”郓城县一家纺织企业的负责人说,棉纱价格随棉花价格的剧烈起伏而震荡,为防止出现更大的经营风险,许多纺企不敢接大单。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