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检验检疫局工业品中心棉花实验室资料显示,今年以来,该实验室共检验进口印度棉500批,计15.18万吨,货值4.68亿美元,检验中发现掺杂短纤维38批,计1.6万吨,货值5175万美元,掺杂货物重量占进口印度棉花重量的11.1%。在上述38批进口印度棉花所采集的样品中,有20个批次掺杂样品比例超过10%,其中掺杂样品最高的甚至超过70%。
据了解,一些国外棉商借我国大量进口棉花、部分企业不熟悉国际贸易规则之际,以次充好、掺杂掺假,甚至在索赔中附加不合理条款,严重损害了我国企业利益。
进口棉花问题多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因进口棉花配额增加,国内棉花价格居高不下,国内纺织企业纷纷将眼光投向国际市场。
大量进口棉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需求,但进口棉花品质不合格、短重、以次充好、掺杂掺假等现象仍时有发生,进口棉花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对于企业来说,如何与国际棉花贸易规则衔接、如何抵制劣质棉花、如何维护自身权益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山东省检验检疫局工业品中心棉花实验室在检测中发现问题的印度棉批次中,掺短纤维的棉样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不均匀掺混,较容易识别;另一种是在加工棉花时均匀地掺入,用肉眼无法直观察觉,一般只有经验丰富的检测人员或使用专用仪器进行检验才能确定短纤维的比例。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