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资讯 >正文

徐文英:中国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7日

11月24日,在2011棉纺织总工程师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就当前中国纺织产业发展情况做了分析报告,全文内容如下。

各位领导、各位与会代表,大家上午好:
今天,研究分析产业形势和发展对策,探讨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企业管理、产品创新、十分必要,我代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在此,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当前纺织发展形势,供大家参考。
一、当前纺织工业发展概况
1、金融危机后纺织工业的巨大成就
2009年四季度开始回升,我们率先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2010年中国纺织工业创造了近30年来的高增长。
-----2010年,中国纺织服装累计实现销售4.76万亿元,增长26.53%, 实现利润2550亿元,增长33.7%, 利润率达到5.44%, 为历史最好水平。
-----2010年纤维加工量已达到4130万吨,占世界的40%,其中2010年进口棉花284万吨棉花,占总用量的25.8%,进口化纤原料1705万吨,约占化纤原料总用量的41%。进口麻原料67.5万吨;进口羊毛、绒33.7万吨,占全国消费量的80 %。
-----2010年纺织服装出口2120亿美元,增长23.76%,占世界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30%,其中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出口占纺织服装全部出口的1/3。
纺织工业的巨大成就还表现在:
(1) 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国内消费需求,目前中国纺织品服装内销 比重从2000年占67%上升到2010年的81%。
(2) 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直接从业人数超过2200万人,70%是来自农业工人,对提高农民收入做出贡献。
(3) 保持国家外汇收支平衡做出贡献,贸易顺差占全国顺差70%以上。
(4) 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约一亿多种棉花、麻、养羊、养蚕的农牧民、棉花加工业、石油化工业的化工单体原料等)。
2、2011年纺织工业的主要特点
(1)2011年生产增长速度减缓,市场需求不旺
规模以上企业统计:1-9月纱产量达到2095万吨,增长11.3%,增幅同比下降4.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布产量448亿米,增长13.34%,增幅下降4.3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印染布446亿米,增长10.4%,增幅下降2.6个百分点;服装183.2亿件,增长9.48%,增幅下降8.7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36个百分点;无纺布133万吨,增长13.26%,增幅下降9.1个百分点;真丝织物产量4.45亿米,下降2.32%;与各行业不同的是化学纤维2502万吨,增长16.06%,增幅提高了1.8个百分点;苎麻织物3.1亿米,增长39.2%,增幅提高4.6个百分点;上述数字说明,今年以来,除化纤和苎麻保持增幅上升外,其余产品都出现速度减缓或下降的状况。
(2)纺织出口继续保持增长
2011年1-9月,纺织出口1907亿美元,增长24.02%,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和非洲是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占全部纺织品服装出口的67.9%。增幅最大的是东盟、欧盟和日本,2010年同期对日本出口只有2%的增长,今年达到25.53%。出现增幅下降的是美国和香港地区。
(3)经济效益总体向好, 中小企业困难
2011年1-9月统计,中国纺织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收入3.8394万亿元,同比增长29.43%,规模以上企业利润达1900亿元,增长32.54%,平均利润率4.94%,比去年同期增长0.38个百分点;其中棉纺织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561.97亿元,增长34.8%,棉纺织业利润率达到4.98%,略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棉纺织业实现利润占纺织工业利润的29.5%,值得注意的是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从去年53959户下降到今年的35559户。(减少1.84万户)
2000万元年销售额的企业没有统计在内,这也说明为什么今年大多数中小企业困难,而宏观数据仍表现较好的原因。
(4)投资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2011年以来投资出现大幅回升,1-10月纺织工业实际完成投资5502亿元,增长35.22%,增幅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其中棉纺织业实际完成投资1373亿元,增长39.38%;化纤业606亿元,增长49.69%;服装业投资1795亿元,增长41%;针织业投资486.3亿元,增长16.7%;无纺布投资117亿元,增长16.06%;上述数据说明主要行业投资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化纤、服装、棉纺排前三名,都超过40%的增长率。今年经济的增长,投资拉动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环比除化纤、服装外其余行业投资增速都出现了下降。
二、当前宏观环境的影响
1、全年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在内的各种因素叠加,是行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 欧债、美债危机使市场消费下降;1-9月许多纺织品出口金额增长,但数量下降,如棉纱出口数量下降24.4%,棉织物出口数量下降3.35%。
-------0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近40%;
------中央银行连续五次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已经达到21.5%;
------目前是资金困难,中小企业经营更加困难,出现温州等地富人移民、逃跑现象。目前中央正出台中小企业的扶持措施,比如提高征税起始点。
2、能源、原材料、各项成本劳动力价格连年提高
-----棉花价格从2010年1月初的14927元/吨增加到2011年3月10日31228元/吨,涨价幅度达到109.2%;今年以来, 棉花价格又开始较大幅度下降, 11月17日棉花价格下降到19196元/吨, 下降幅度达38.5%, 每吨下降了1.2万元,已经低于收储价格,观望心理严重,致使棉纺企业遭遇下游定单急剧减少, 中小企业开始出现停产状态。去年,由于棉花价格大幅上涨除了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的原因外,社会资金大幅炒作、囤积也是主要原因,棉价超正常上升,并不是棉纺企业的正常需求,今年棉价应声回落实际上是价格回归。但是,今年以来,由于欧债危机,美国经济下滑、国际棉价逐渐下滑,加上国内棉花丰收的预期,棉价下降幅度逐渐加大。纺织全行业受到的冲击加大,棉纺、化纤、针织、染整等行业显得更为突出,经营困难。棉价大起大落对产业链上下游造成损害,棉纺厂去年棉花价格上涨赚的钱,今年棉价下跌要吐出来。
订单减少同时,能源、劳动力价格持续上升、成本增加的压力。纺织工业协会调查,今年工资成本年均增长15—20%,沿海地区工资达到2500元,吴江、绍兴等地织布工工资已经上升到3500元/月人民币(约540美元);
3、环境压力持续增大
-----按照在国际气候大会的承诺,中国政府在全国实施节能减排规划,并实施指标管理,企业将需要更大的投入进行环境、污水治理。江苏、浙江等地区,已经限制低端纺织加工业的投资,例如限制喷水织机的发展等。
三、纺织工业已经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1、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十二五的发展的指导方针
“十二五”期间,纺织产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协会提出:要用十年时间,到2020年,实现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通过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作为强国的主要战略任务。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已经成为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因:如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淘汰落后装备、提高自动化、连续化生产比重、提高劳动生产率、节能减排、降低消耗等。
------进入新世纪以来,自主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装备为纺织工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自主研发创新的纺织设备、化纤生产设备等都以替代了进口。棉纺织企业采用新型自动化设备已经成为共识,例如改造淘汰旧细纱机,采用自动落纱、长车、紧密纺、赛洛纺、复合纺、涡流纺、粗细络联、自动络筒、高效自动织机已经成为重点企业的优先选择。
------注重品牌建设,加大产品开发、创新是强国基础,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
------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已经成为工业发展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
------高技术人才培养和职工素质、执业技能的提高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当给以足够重视。
2、中国纺织具备转型升级的条件
-----中国有13.6亿人口的庞大内需市场,是纺织产业的主要拉动力,并且随着经济发展,高端需求持续增长。
-----中国经过大规模技术改造, 自有品牌建设、产业链较为完整,1/3企业为代表的纺织业具有较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生产力水平:长期的先进技术投入,科技创新、自主品牌的成长,使比较优势得到明显提升。
-----高成本的生产迫使企业考虑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用工、发展高科技产品、大力培育品牌的新思路,这也是纺织“十二五”发展的要求。我们应当适应高价格的原料、能源和工资持续上涨的新形势。
四、当前棉纺织业面临主要矛盾
1、棉花不能满足纺织需求,缺口越来越大,保护种棉积极性是当务之急
棉花和粮食历来都被确定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物资,但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化纤工业的高速发展,穿衣已经不成问题,因此棉花就不再被列入头等重要的物资了。毕竟粮食是中国人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为保证粮食生产,国家出台了对种粮农民补贴的政策以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是,目前种棉不如种粮食,种粮国家实行了补贴,种棉花则没有。目前在山东、河北每亩地套种小米和玉米各产1000多斤,按小米玉米每斤一元价格,年收入就是2000多元。而种棉花呢,今年由于棉价下跌,籽棉收购价下降,按照目前籽棉价按4.2元/斤计算,内地每亩地产籽棉400斤,收入1680元(新疆亩产高一些),这明显不如种粮食合算,而且种棉花投入多、如地膜、农药等,机械化程度低、用工多、难侍侯,又没补贴,因此,近年来全国棉花产量没有大的增长。今年由于棉价下降,籽棉收购价也开始下降,棉农不满,惜售观望情绪增加,这直接影响农民明年的种棉积极性。棉花产量的下降与棉纱产量的日益增长使供求矛盾越来越大。因此,鼓励种棉积极性,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对纺织工业的发展、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也积极建议国家仿照对种棉农民实行补贴一样,将棉花种植列入财政补贴范围。
2、棉花原料的进项与销向增值税不统一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根据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我国棉纺企业棉花采购执行的进项税率为13%,而棉花产业的下游棉纺织行业,产品执行17%的增值税率,即销项税率按产品销售额的17%征收,而购买棉花的进项抵扣税率则按13%计算。棉花原料成本占棉纺织企业生产总成本的70%以上,四个百分点的差额税费一直由纺织企业自行承担;同时,由于各地征收的城建税、教育附加税均以应交增值税额为税基,高征低扣后的增值税也增加了企业其他税赋。根据2009年协会对企业增值税的调查推算,四个百分点的差额税费使全行业增加税费50多亿元。尤其近五年来,随国内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棉纺织产品的获利能力也随之大幅下降。长期以来,棉纺业一直是微利的行业,平均利润率一直在3%左右徘徊。在当今全球经济市场一体化大环境下,中国棉纺织产品的竞争力大幅下降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棉花深加工与其他农副产品加工有所不同,农民销售的籽棉并没有直接销售给纺纱工厂,棉花加工厂把收购的籽棉加工成纺织用的皮棉,皮棉是应当属工业品,其销项增值税应当按17%收取。由于农民销售籽棉不纳税,因此棉花加工厂虚拟低扣税率可以相应调整为17%。这样虽然棉纺厂采购皮棉的成本提高了,但棉纱销项增值税也是17%,符合增值税平征平扣的原理。
3、棉花进口采用配额发放和滑准税双重管制使国内棉价长期高于国际市场
目前,我国采用进口配额来调控市场,既按照棉花缺口发放配额已经有效的控制了进口数量。2005年,以保护农民为由又实行了5%--40%的进口滑准税,双重的管制使中国棉花价格一直高于国际市场,为保农业而牺牲了纺织工业的利益,使棉纺织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
目前,国际棉价下跌幅度大,2011年11月7日统计,A指数108美分/磅,折1%关税18234元/吨,比中国328棉花价格低1059元/吨。我国自2005年开始对89.4万吨(1%进口税)以外的新增进口棉花实施5-40%滑准税率。即在进口棉花时,当国际市场的棉花价格比国内低时,自动提高进口税率,使进口后的棉花价格与国内棉花价格持平。滑准税的实施虽然对促进国内棉花销售,稳定国内棉价,保护棉农种棉积极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纺织行业却承担了很大的税负,棉纺织企业被迫实行较低工资水平才得以维持生产和出口,棉纺织企业要求棉价与国际接轨的呼声日益高涨。
----今年棉花价格的大跌又一次证明:棉花产业的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应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提高棉花生产竞争力的前提下,支持棉纺织企业充分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第一,当前必须强化棉花储备的调控作用,增加国家棉花储备对棉花市场调控功能,建议国家适时进口棉花储备,保证有2个月左右的棉花用量,目前国际棉价走低,应当考虑适时采购收储。
第二,在原料价格、工人工资、种棉成本上升的形势下,国内外棉花价格将会长期保持高位运行, 实施进口棉滑准税率已经没有必要,由于有进口配额管制,已经有效的保证了按缺口进口棉花,建议取消棉花进口滑准税改为对种棉补贴,这样即保护了农民也照顾到纺织企业的利益。
第三,在当前情况下,棉花进口配额发放应尽量做到公开、公正,并建议早发、尽量一次性发放,加强配额使用的监管,防止倒卖和炒作。从市场经济规律看,进口棉配额取消才能使中国棉纺织业真正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才能使中国纺织在全球保持竞争力。


1  
阅读数量(46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国际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