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1年蚕茧收烘工作总结
一、收烘基本情况
重庆市27个区(市)县2011年全年收购鲜茧14041吨(约合280230市担),其中正茧13409吨(约合262180市担),下足茧633吨(约合12660市担),下足茧占收购总量的4.51%;与去年同期相比,鲜茧增加474吨(约合9480市担)、增加3.49%,下足比上升0.48%;正茧均价1391元/50kg、综合均价1351.5元/50kg,与去年同期比较分别增加210元/50kg和205.5元/50kg,增幅17.78%和17.93%;综合烘折2.46公斤,同比下降0.02公斤;收购单产27.83公斤/张、增幅3.19%;蚕农销售蚕茧收入37954.16万元,同比增加6863.16万元,增幅达21.99%;干茧质量分别为,上车率89.61%、上茧率82.96%、适干率86.20%、茧层率46.76%、茧丝长908米、解舒率58.39%,同比分别下降0.43%、提高0.32%、提高0.36%、下降1.36%、增加1米、下降1.51%。
二、收购特点
(一)建立了蚕茧收购期间的法制监督检查制度,严厉打击无证收购与跨区域抢收现象。市协会在各季蚕茧收购前期,召开专门的蚕茧收烘工作会议,邀请各蚕茧收烘企业,检查执法部门,工商部门对收购期间的行业自律与收烘片区的划分管理、收购秩序的维持、鲜茧收购指导价格制度进行了专题讨论。并设专人对片区收购工作进行监督管理,防止在收购过程中出现收购边界非理性的抢收,扰乱收购秩序。对此,市协会配合市纤检局一道,在春茧收购期间,对合川、潼南、铜梁、涪陵、垫江、北碚、黔江等重点区县的57个茧站的质保能力、鲜茧收购质量分别进行了逐项检查,蚕茧各项质量指标较2010年同期有较大提升。春茧平均质量干壳量为8.79g、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3%,茧层含水率为20.2 %、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茧层率为22.1%、与去年同期持平,毛脚茧率为28%、同比下降31.2个百分点。并对在抽检过程中发现有问题的茧站,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监督完善蚕茧收烘各项硬件设施、设备及技术人员配置,取得较好效果。
(二)整体鲜茧收购价格较去年有大幅度提高。受去年全国蚕茧连续减产,干茧、生丝销售价格持续上涨,价格走势一路上扬的影响,春季蚕茧收购价格较去年有大幅度提高,收购综合均价1546.5元/50公斤,同比增加402.5元/50公斤,增幅达35.18%,也高出鲜茧收购指导价格146.5元/50公斤,创我市今年春茧收购价格新高;夏茧收购综合均价1204元/50公斤,同比增幅11.64%;正秋收购综合均价1247.50元/50公斤,同比增加94元/50公斤,增幅8.15%;晚秋收购综合均价1294.00元/50公斤,同比增加65.00元/50公斤,增幅5.39%。全年蚕茧综合均价1351.50元/50公斤,同比增加205.50元/50公斤,增幅17.93%,助推蚕农增收近七千万。
(三)收购茧量增加、收购单产增加、烘折降低。受上半年茧、丝绸市场行情利好因素的综合影响,全年蚕茧收购量较去年有明显增加,增幅达3.49%。其中,春季增幅5.30%、夏季增幅20.31%。正茧收购增幅也较明显,增加391吨,增幅3.00%。收购单产27.83公斤,同比增加0.86公斤,增幅3.19%。综合烘折降低0.02公斤,增加干茧产量近50吨,经济效益显著。这主要是利于“十百千万”等一批项目、政策的落实,使全市养蚕技术水平和设施、设备条件得到不断提升和改善,并在重点养蚕区县推广桑蚕保险,解决蚕农的后顾之忧,是饲养过程中消毒防病工作逐步完善的综合结果,对提高我市蚕茧产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