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上海市叶榭镇:传统服装小镇的突围之路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6日

说起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进入人们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曾是市郊闻名的“服装重镇”。早在1997年,它就被评为“上海市服装乡镇”,最鼎盛时,全镇拥有数百家大小针织、服装企业。

不过,和其他服装镇一样,长久以来,叶榭镇内的大多数服装企业都存在着三大软肋,即过分依赖廉价劳动力、专业人才匮乏、专业化水平不高,以致国外企业控制了附加值更高的织造开发以及服装设计环节。如何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升级,是当地大小企业和政府部门近年关注的共同话题。

面向“十二五”,肩负着转型的迫切需求,叶榭镇的“突围”之路到底在哪儿?

成本和利润:“就像一根紧绷的弦”

“这些年人民币一直在升值,纺织业利润本来就不高,如果接1000万美元的活,每升值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少赚10万美元,这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叶榭镇境内的上海彤锋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伯华叹了口气说。几年前,高伯华形容自己企业的状态是“挣扎在边缘上”,如今他给了一个更明确的数字:“照这个状态下去,企业最多还可承受3年的时间。 ”

高伯华掌管的公司主要生产各类休闲服装,每年的净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等地。他的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并不通过外贸公司出口,“虽然麻烦一点,但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成本”。

“整个行业的利润率也就在3%左右,你想想看,人民币升值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如果不跟客户提一点价,仅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就几乎把我们的利润抵消了。 ”高伯华说。

压力之下,不少企业采用提价的方式来抵消冲击,在跟外商谈单子的时候,一般会计入一部分提前量,先提价2%左右。“只能靠增加客户价格,不然还能有什么别的办法?但成本不可能完全由客户来消化,”高伯华说,“升值的成本,各方都增加一点,大概自己要承受50%左右,如果到最后没钱赚,我就不做这个生意了。 ”

其实,叶榭的许多服装企业都跟高伯华的企业一样,“各种成本的上涨是我们不可抗拒的因素,而我们能改变的又非常有限。人民币升值,工人工资越来越高,这是我们企业能改变的吗?”不少企业主说,“还好我们这类老企业有一定的积累,通过减低利润、降低门槛、降低要求等办法,还可以多撑一段时间,再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扩大产能,降低人工成本。 ”

叶榭镇另一家给某国际品牌做加工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企业的人力成本比三四年前起码上涨了百分之三四十,我现在给工人开的月工资是2500–3000元,这个数字大大高于前几年。可即便这样,我还是一直为工人的稳定性发愁。在纺织行业,工人的熟练程度对企业非常重要。镇内各种各样的小作坊式的小厂太多,他们可以支付比我们企业略高的工资,但没有各种保障,不少人就被他们吸引走了。我曾经花100万元改造厂房,但结果发现,不提高工人工资,就招不满人,如果招不满人,后果更严重,人工短缺意味着设备利用率降低,产能下降,造成边际成本上涨。 ”

据了解,前些年在叶榭,很多小厂子倒闭,不久后又会有很多新的小厂子冒出来,但现在这种现象少了很多。对此,当地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之前很多人认为这个行业有钱赚,但现在大家发现已经不行了,有些小厂子甚至是在给别人白打工,现在要‘腾笼换鸟’嘛,谁还敢上?对我们这些服装企业来说,成本和利润就像一根紧绷的弦,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断了。 ”

主动求变:从加工型转向创新型

正所谓,穷则思变,变则通。

最近几年来,叶榭镇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服装名镇。其核心就是将零散的服装产业链条整合到一个小镇的范围内,通过不同等级服装企业之间的专业化、社会化协同,形成在自己专业领域内做大做强的良性循环。业内人士指出,叶榭镇的这种定位和规划,是对世界和国内服装产业趋势的准确把握。

据了解,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纺织服装业投资过热,引发大量中小企业的无序竞争,加大了行业成本,削弱了竞争力。而长三角以服装产业集群和优化产业流程的上下游配套功能,正在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给其他地区服装企业经营带来巨大压力。由于长三角地区正在快速形成服装产业的社会服务体系,产业集聚对服装企业专业化分工要求越来越高,该地区已逐步成为国际纺织产业和资本转移的重点。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29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