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利空叠加 纺织服装企业年关难熬

来源:中国纺织报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8日

2011年,纺织服装行业经历了市场的骤变。上半年,“涨价”是行业关键词,然而好景不长,进入秋季后,纺织服装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潮,减产、停工、倒闭正在浙江的纺织服装基地轮番上演。虽然距离春节还有近一个月,但浙江的很多纺织服装企业已经提前开始放年假。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行业出现如此凄凉的境况?企业又将如何渡过危机?为此,证券时报记者实地走访了浙江的纺织服装企业。

    进入冬季,绍兴柯桥的纺织服装企业发现,他们的电费结算正在发生改变。以往,这里的工厂是按月上缴电费,但近两个月来,他们却不得不每10天上缴一次电费。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电力公司担心这里的纺织服装企业突然倒闭。

    从证券时报记者近期对浙江纺织服装企业的实地探访来看,纺织服装企业在过去的一年经历了市场的冷热骤变。在上半年短暂的辉煌过后,订单大幅下滑,库存压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原料价格波动、贷款利率上调,种种不利因素的叠加,使得不少企业被迫减产甚至停产,一场纺织服装行业的危机正在上演。

    人力成本上涨吞噬利润

    杭州的四季青,有“中国服装(000902,股吧)第一街”之称,而杭州周边的萧山、柯桥、湖州、嵊州等纺织服装工业园,便是支撑四季青美誉的后盾。

    浙江祥润制衣有限公司是萧山工业园一家大型的服装生产商,该公司的副总经理张跃权告诉记者,作为外销型服装企业,当前的毛利不会超过10%,净利也就4%~5%,人民币升值、人工成本的增加、原材料的变动,这三者的影响对于外销型服装加工企业是非常致命的。

    这不只是张跃权一个人的苦衷。在浙江绍兴、嵊州及湖州等地纺织服装企业,多家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原料价格波动、财务费用的增长等种种不利因素,使得不少企业正陷入困境,其中以劳动力上涨成本影响为最,部分企业仅今年一年,职工工资的上涨幅度就达到了20%。

    以祥润制衣为例,2009年,该公司操作工人的平均工资是1900~2000元/月,到2010年年底,他们的平均工资上涨至2600~2700元/月,今年年底工人的平均工资已经增加到3000~3100元/月。目前,该公司的工人人数为1800~1900人,也就是说,仅劳动力成本,该公司今年就比2009年多支出2000万元。

    即便是对于一家拥有近2000人的大型服装企业而言,2000万元也绝非小数,仅人力成本上涨这一项,就可能吞噬掉了它们绝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利润。

    浙江最大的裤装生产企业杭州海德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学谊告诉记者:“在国内纺织服装加工企业中,年利润超过3000万元很少。就以我们公司为例,目前一条裤子最多也就赚4块钱,今年的产量是500多万条,也就是说,今年我们厂的利润其实只有2000万。”

    据了解,对于服装加工企业而言,面料成本约占70%~75%(人力成本上涨后,原材料成本所占比重约65%~70%)。现在,市场的原材料成本差不多,如果面料的成本增加而导致涨价,客户还可以接受。同时由于各个企业的人力成本不尽相同,如果以人力成本上涨为由上调加工费,客户一般很难接受。

    竞争力下降致订单缩水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金融危机后的这一波人力成本上涨,使得国内纺织纺织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减弱,不少服装企业的订单开始降温。

    “现在,我们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与国内厂家的竞争,而是与东南亚新兴国家的较量。去年,我们做了628万条裤子,今年的产能估计只有530万条左右,下降的幅度近20%,明年可能还要继续减少。”俞学谊告诉记者。

    据悉,这两年来,印度、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发展的服装纺织业已经形成了规模效应,更为重要的是,在上述国家的纺织服装企业中,他们普通工人的月薪约100美元(约合631元人民币),而浙江的很多服装企业,它们普通职工的月薪就达到了3000元,再加上服装企业为职工购买的保险,以及吃、住、交通等费用,实际人力成本约3500元/月。因此,印度、越南等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对我国纺织业构成巨大挑战。

    俞学谊称,就质量而言,国内服装企业的产品要优于印度、越南等国的服装企业的产品。但对于大众服饰商品而言,质量差异其实不是很明显,欧美客户也不太在意。所以,一部分欧美客户就把订单委托给东南亚国家的服装企业;而一些工艺复杂,档次较高的订单,则只能交给国内服装厂商。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17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