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棉期货去年突破了18000以下的长期运行区间后,市场参与主体结构不断增长,市场规模稳步发展。在2011年头两个月的交易中,郑棉期价延续涨势,连续合约从年初的28500元/吨上涨至33720元/吨的历史新高;随后几个月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经历年度中期的震荡之后,10月21日最低下探19100底价,然后发动了一次小级别的反弹行情,重新向下寻求新的价格支撑,并在19300的前期低点附近构筑底部形态。
2011年度轰轰烈烈地走了,在这一年里,全球金融市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年度初期,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商品价格也步入了上行通道,而随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美国因债务上限遭到标普下调信用评级,资金转而选择黄金规避风险。资金的撤出加上全球经济前景的忧虑,商品价格在年度后期掉头向下,ICE期货走势与大宗商品不谋而合——冲高、震荡再回落。但是其中价格走势的主要原因,还是应该归结今年在预期和资金影响下的棉花供需状况。
郑州棉花上市以来的走势分可为三个阶段:年度初期,热钱紧盯棉花,领涨商品市场;年度中期,多空分歧加大,棉价大幅波动;年度后期,纺织厂毁约不断,棉价由高位回落。
导致这种走势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因为2009/10年度全球棉花的大幅减产造成库存空虚,并给投资者一个充足的炒作理由。纺织厂也加大了采购力度,惟恐到最后无米下炊。包括美棉、中亚棉乃至巴西棉在内的很多品种均被全球纺织厂收入囊中。在外部环境的配合之下,全球棉花市场基本面吸引了众多资金,棉价也成功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二是随着棉价屡创新高,市场相信今年的美国乃至全球棉花种植面积会大幅提升,投资者焦点也在逐渐向面积争夺战上转移。但日本地震引发了金融海啸,日本需求的缺失让全球商品市场随之震动。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美棉意向种植面积大大低于市场预期以及中国棉价持续走弱让多空双方展开激烈争夺;三是年中市场对全球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期急转直下,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美元指数一度大幅上涨。除此之外,纺织厂快速上涨的成本压力始终难以在下游市场上消化,再加上世界各国纷纷拉开加息序幕,资金面紧张是很多企业面临的难题。多重压力导致纺织厂不断毁约,USDA对美国棉花出口预期持续下调。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