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家纺专区 >正文

探寻家纺行业营销新模式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5日

微博营销 “价廉物美”

在2011年,微博的力量已经逐渐显现。从时尚达人到草根明星、从知名人士到寻常百姓,都成了微博的支持者。微博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并带来了传播方式的一场变革。

在家纺行业中,“销售才是王道,有效才是硬道理”一直是企业所奉行的营销法则。虽然传统媒体有其固有的市场,依然在传播中占有很大的份额,然而巨额的广告推广费,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对于受到资金短缺制约的小微型家纺企业而言,利用传统媒体进行品牌宣传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微博的出现无疑为这些小微型家纺企业开拓了精准传播的一条蹊径。微博营销的出现更是改变了高成本营销的状态。

虽然微博的影响力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家纺企业所认同,微博营销已成为家纺行业的新型营销模式,但企业微博不是广告发布器也不是购物网。对于家纺企业来说,尽量不要利用微博去卖产品,微博应当承载的是品牌形象推广以及品牌形象监测的功能。家纺企业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直接获取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感受以及最新的需求,从而为家纺企业及时获取市场动态信息及进行危机公关提供依据。

在信息爆炸的媒体时代,微博显然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的传播平台,“近距离、零时差、平等对话”的特点,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流习惯,改变了企业宣传推广和营销的固有模式,改变了社会的传播方式,人类进入微传播时代。微博是匹“黑马”,但其营销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地开发,过早使其商业化,让微博成为传销的工具,不是明智之举,如何利用微博产生的这种新的传播结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联名经营 共寻出路

说到联名经营,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前一段时间H&M与Versace联名,推出Versace for H&M系列服饰新品,这些产品刚一上市即被销售一空,明星们更是以率先穿着这些服饰出席活动为荣。如此大的影响力,使联名经营成为了一种不可小觑的品牌发展方向。

“联名经营”听起来虽然新鲜,但却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仔细研究不难发现,所谓“联名经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跨界合作的一种延伸或深化。跨界合作对于营销界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招数,只是进入21世纪以来,跨界合作的案例越来越多,以至于逐渐成为一种现象。之所以这么多品牌热衷于“跨界”,是因为当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单一品牌的单一文化符号已经不足以诠释一种生活方式,或者再现一种消费体验时,就需要两个或多个品牌联合起来进行诠释和再现。当然,这种联合一般都是建立在互补性的基础上,而不是竞争或对立的基础上。当互补性的品牌联合起来诠释或表达一种生活方式或消费体验时,不但不会因为元素的增加而消减其中一方的表达力,相反,还会因为相互之间更容易产生品牌联想而放大所有品牌的表达力,联合更容易形成整体的品牌印象,产生更具张力的品牌联想。

因此,当那些小微型家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可以适当地考虑通过与其他品牌联名经营的方式来拓宽产品的渠道。但在联名经营的过程中,企业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联名”意味着“跨界”,意味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抛弃成见,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具备与“敌人”亲密“联名”的心胸与思想准备。其次,“联名”伙伴的选择非常重要,正确的选择是“联名”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说,选择应该从用户中心论出发,而不应该从经营者的想当然出发,这要求企业实施“联名经营”策略前,需要对目标消费群体作详细深入的市场调研,深入分析其消费习惯和品牌使用习惯,作为“联名经营”的依据。最后,“联名经营”对相互合作的企业而言,在营销能力上提出了很多挑战。以往企业的营销战略,只需要考虑如何使用好企业自身的资源,而由于联合,企业需要考虑如何通过战略上的修正,在与合作伙伴的互动中,获得资源利用上的协同效应。

假日经济 不可忽视

从去年元旦、五一、十一等节假日人们的火暴消费程度不难看出,假日经济已经成为了拉动内需消费的重要手段,有些品牌甚至就等每年这几个节日到来时进行集中销售,来填补平日的销售亏空。我们虽然不提倡这种想法,但却不能否认,利用假日经济进行集中销售对于小微型家纺企业来说的确是一种资金积累、宣传品牌的手段与方式。

如今,在节日期间,如潮的各类促销却也呈现着同质化的特点,返现、抽奖、买赠这些字眼似乎在各大卖场都能看到,有业内人士提出,“假日经济”不是“打折经济”,要使“假日经济”步入良性轨道,必须要走出“价格战”的误区,开展特色创新的假日营销活动,以迎合消费者个性化、感性化的消费需求。

因此,小微型家纺企业在进行假日促销时,一定要运用一些能够展现产品特色和品牌特点的促销手段,否则赢利只会是一时的,没有特色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品牌迟早还是会淹没在此起彼伏的促销浪潮中。例如,在促销的过程中,品牌可以增加一些体验式服务和售后跟踪服务,消费者在购买完品牌产品后,企业可以利用电话回访等方式询问消费者的购买心得和使用感受,通过消费者的反馈,企业可以进行相应的产品调整。如此一来,企业既可以及时得到最真实的市场销售情况,又可以培养一批忠实的品牌消费者,使他们觉得购买该品牌的产品,能够得到贴心、永久的服务,可谓一举两得。

提高设计 “标本兼治”

在家纺行业中,渠道和设计被誉为是“微笑曲线”的两端。拥有良好的销售通路,却没有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拳头”产品,企业终究还是会败走“战场”;具有优秀的产品设计,却不能使产品更迅速、更便捷地到达销售终端,同样会使企业埋没在波涛汹涌的家纺商战中。

由此可见,完善的渠道建设和优良的产品设计是家纺企业立足于行业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武器,二者缺一不可。小微型家纺企业若想在这场商战中获得长远的发展,提高设计、拓宽渠道,才是“标本兼治”的唯一方法。

现在,一些业内知名的家纺大牌已经做出了自身的特色,小品牌若是一味地跟随大牌和潮流的步伐,虽然能够获得一时的利益,但是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并不利。因此,小微家纺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多融入一些个性化的设计,走小而专的发展道路,例如可以从一些民族元素、异域风格入手,坚持扎实地深入研究下去,最终转化为自己的产品设计风格;在产品的包装上,也要做得与众不同,多利用色彩的变化,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使产品具有清晰明显的品牌辨识度;在终端的产品陈列设计上,也要做到专业统一,使产品卖场不再是单纯的销售产品的场所,而是变成一个家居体验馆,使消费者在这里尽情体验不同的家居设计风格,如此才能使企业在对手如林的家纺行业中不断的进步前行。

进驻商场 并非首选

每到岁末年初,家纺企业和品牌经销商便开始游走在各个商场之间,期望能够成为被剔除品牌的替补。虽然传统的商场渠道仍然拥有着强大的优势,但是高昂的入场费和逐年递增的租金仍然让许多企业吃不消。

对于资金并不十分充足的小微型家纺企业来说,进驻商场更是难上加难,即使一朝走运,能够进驻商场,但是不断增加的商场扣点和每月的销售排名,仍然会使许多品牌入不敷出、得不偿失,最终还是逃不脱“大鱼吃小鱼”的命运。

其实,对于小微型家纺企业来说,进驻商场并不是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唯一途径。如今,类似“羽丝兰梦家居生态生活馆”的家纺集合卖场正不断涌现。这些卖场主要以经营家纺产品为主,更具有专业性。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96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家纺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