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是全国重点产棉区之一,2011年该市棉花产销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一、植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比例减少
德州市位于鲁西北平原,下辖11个县市区,耕地810万亩,常年植棉面积200-300万亩,是全国重要的产棉区之一。近几年由于种棉费工费时、收益不高,当地植棉面积逐渐减少,2008年植棉面积为290万亩,2009年为230万亩,2010年为155万亩,而因上年度棉价较高,2011年面积增至160万亩,整体看,植棉面积由前些年占山东省总耕地面积的25%左右降至目前的14%左右。
二、棉花单产下降
2011年9月中旬当地出现连阴雨天气,籽棉平均亩产只有470斤左右,比正常年份少50斤左右,减幅10%左右。
三、棉花品级不高
2011年9月中旬的阴雨天气对当地棉花质量造成了重大影响,部分棉铃霉变,棉花品质明显下降。截至12月底,德州市共有68家棉花企业参与公检,公检量77189吨(占山东省公检总量的32.7%)。3级棉占9.01%,4级棉占71.76%,5级棉占17.11%。而正常年份德州市3级棉能占到60%左右、4级棉占20%左右。2011年当地棉花品级大大低于正常年份,3级占比不高,4级、5级棉占比明显高于正常年份。
四、价格低于上年,棉农交售较慢
2011年9月新棉上市以来,4级籽棉收购价格在3.60-4.50元/斤(衣分38%)之间徘徊,平均收购价格在3.80元/斤左右,与上年度最高价相比,价格下跌了近一半,棉农惜售,交售进度较慢,截至2011年12月底,交售进度仅30%左右,比正常年份低35%左右。
[1][2]下一页>>